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奶牛”如何变成“牛奶”

2004/6/3 8:58:38 来源:河南日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许多实行的是“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中农户与企业的关系,如同“奶牛”与“牛奶”的关系。企业能否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能否致富奔小康,关键看农户的“奶牛”能否转变成企业的“牛奶”。

“三农”企业如何生存壮大?

   ■记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坐落在农村,从事的是农副产品加工,员工也大多是农民。许多企业昙花一现,活下来的有些效益不好,也谈不上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科迪也是这样的企业,这些年能够存活下来并不断壮大的原因在哪里?

   ■张清海:是的,科迪是地地道道的“三农”企业。我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扎根农村,立足农业,为农民服务。而科迪这种模式与农业结合得特别紧密,产业链也十分完整。科迪的优势恰恰在于它位于豫、皖、鲁、苏四省接合部,人口众多,市场庞大;还有它的科技优势———你别以为农业企业都是“土”得掉渣的;最后是稳定、充足的基地供应。还有科迪的“善变”:创业之时罐头食品正红火的时候,科迪上马了方便面;方便面市场如日中天的时候,引进了速冻食品;速冻食品巅峰时刻,上马了奶业。有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科迪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逐步发展壮大。

   ■吴一平:纵向一体化是科迪成功的产业基础。科迪的发展,可以说是“靠罐头食品起家,方便面食品发家,速冻食品扬名,奶业制品壮大”。虽然各个产业的产值比重不同,但其构架都是建立在产前、产中、产后纵向一体化的牢固基础之上,不仅成功地拉长了产业链条,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增值,而且有效地分散了市场风险、降低了企业成本,为强化产品竞争力、采取渗透和反渗透等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想生存并不断壮大,必须像科迪这样有自己的真功夫。

企业如何处理和农户的关系?

   ■记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许多实行的都是“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中,农户往往处于劣势。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公司效益不好了,就不收购或低于合同价收购农户的农产品;农户看市场价格高了,就不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了。企业如何处理与农户的关系?

   ■张清海:不,这种运作模式中,农户往往处于优势,企业恰恰处于劣势。

   在和农民打交道中,企业首先要诚实守信,其次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和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公司离不开农户,农户也离不开公司,使农民进入市场,就能使其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使农民步入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之路。这条道路就是使“农民的奶牛变成科迪的牛奶”的道路。

   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中,龙头企业只是起到带动作用,是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公司应“扶着”农民进入市场,一旦进入了市场,就要按市场规则去操作。市场可以让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加彼此的诚信意识。

   ■吴一平:科迪集团和它的创始人———张清海一样,都深深地根植于农村、农业和农民。正是由于这种割不断的“草根意识”,使他更懂得如何运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来成功地化解当前农村经济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三大难题。反观科迪成长、壮大的道路,正是由于不断完善的、以规范性契约为核心的“公司和农户的双边规制”或“公司、农户和当地政府的三方规制”,才逐步造就了目前这种“公司农户连体”,并成为整个集团公司扩张的主体架构,真正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公司发展靠农户,农户致富依公司。

企业和农户如何规避风险?

   ■记者:几天的采访中,常听种植、养殖户讲,“科迪拽(富)了,我们就拽(富)了。”说明农户已和科迪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和农户既然按市场化运作,肯定有风险,都有哪些风险?企业和农户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张清海:首先是市场本身的风险。市场本身就有风险,企业如果对国际、国内市场把握不准,供求量调整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农户的利益同时受到影响。其次是来自于农户的风险。农业产业化要求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即农户能否按标准化养殖、种植。比如有个别养殖户往交给公司的牛奶中加水加米汤,公司发现后就不再收购这家农户的牛奶。还有来自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慢于市场,不能稳健经营,企业效益不好了甚至倒闭了,势必影响到农户的养殖、种植,最终使农民利益受损。

   ■吴一平: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开始走上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农产品质量意识普遍提高,注重技术进步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龙头企业参与世界竞争能力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日趋活跃。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二是农产品质量差,深加工不够。三是农业公司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这都为“公司+农户”运作模式下的龙头企业埋下了诸多风险。

土地集约化使劳动力更加过剩?

   ■记者:在“三农”问题上,人们已有很多共识。比如农民手里怎样才能有钱或者有更多的钱?大家都倾向于搞农业产业化。然而,搞农业产业化能回避土地的集约化吗?土地集约化是否必然加剧已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的更加过剩?

   ■张清海: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迪集团显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没有使农村劳动力更加过剩,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致富门路和就业出路。

   农业产业化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产业化最终要使农民进入市场,但因历史形成的保守意识、僵化思维,加大了农民自己进入市场的成本与风险。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结为受法律与合同保护的利益共同体,一道对土地进行最合理、最有效的经营。

   ■吴一平:从科迪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科迪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既适应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又较好地适应多层次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各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