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我国大米价格走势将平稳上扬

2002/8/14 0:00:00 来源:闽南粮油网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北方普通粳米价格保持平稳,黄淮地区产区粳米价格下跌,销区新早籼米价格平稳,产区陈早籼米价格回落,普通中晚籼米价格震荡。

  归结来看,当前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市场供应数量增加。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库存轮换及陈粮抛售。一方面,受政策指导影响,国内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库存轮换工作,产区大批量的库存陈粮被销往各地,市场供应数量出现明显增加,大米价格受压下行,往年的顺价销售政策对价格的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因7月1日起中央将停止对“甲字,506”储备粮油费用的拨付,因此,各地纷纷加大了对“甲字,506”粮的销售力度,加大了市场的短期供给量,五、六月份国内陈粮拍卖活动达到高潮,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8月份以前陈粮抛售总量达到130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的竞价销售数量为250—300万吨,由于大米的口粮消费年间变化不大,市场价格波动性也较弱,供求关系基本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态势,百万吨的大米拍卖数量破坏了原有的市场供求平衡,对市场价格起到打压作用,市场价格下跌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市场大米销售价格已经接近成本线。

  其次,进出口形势并不乐观。

  入世将给我国大米市场带来了贸易商机,持这种观点的人士主要是从我国大米年产量与国际大米年贸易量对比数据得出,由于我国大米年产量为1.2—1.4亿吨,而国际大米年贸易量仅在千万吨左右,因此入世后我国大米出口前景将十分广阔。然而,分析后期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关注其外部发展环境,对内的分析更为重要。据资料显示,在1998年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75万吨之后,我国的大米出口贸易量开始下降。2001年我国大米出口总量为177万吨,较2000年减少了119万吨,而同年的进口量却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2年是大米实行进口配额管理的第一年,配额数量为399万吨,远远高于历年进口量,国内稻谷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9.87万吨,同比减少10.3%;出口大米65.3万吨,同比减少27.4%。累计净出口大米55.43万吨,净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入世的确为我国大米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大米质量与价格比优势不足,很难与国际大米生产强国的“科技米”相媲美,因而如果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大米出口前景不容乐观。相反国际优质大米则会抓住我国入世初期的大好时机不断涌入,挤占国内大米销售市场份额,阻碍国内大米市场自身的发展空间。进出口形势不乐观,压抑了国内大米市场,受此影响大米价格低迷前行。

  后期国内大米市场的影响因素,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市场发展规律影响。
  国内大米市场销售价格经过近半年的低迷徘徊,市场价格已经接近生产成本,根据粮食销售法则推测,生产企业不会继续采取压低价格的手段扩大销售,囤粮待市的市场气氛将日益浓厚,这将从某种程度上抑制大米市场价格下跌的势头,为市场蓄积更多的反弹动力做准备。

  其次,政策性因素影响。
  由于政策因素影响,国内各地的陈粮抛售活动较前期明显减少,使阻力重重的市场得以喘息,市场压力有所减轻,而在大米出口方面,国家也会采取有力的扶持政策,促进国内大米出口数量增加,这将有利于国内大米价格的后期回涨。

  再次,供求格局因素影响。
  由于连续几年的丰收,消费增长较慢,造成我国大米库存严重积压,近4年来我国大米期末库存超过10000万吨,不少地区仓库爆满。2001年生产的水稻折合大米12825万吨,再加上预计当年进口30万吨,本年大米新增供给量为12855万吨,而本年度总消费为13800万吨,当年新增供给不能满足消费,缺口为945万吨,需要动用库存来弥补缺口,从库存角度考虑,市场价格存在上扬的可能,然而2002年期初库存约为1030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消费,因此我国大米仍然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上扬的空间有限。

综合来看,根据国内大米的特殊消费地位、现阶段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估算,八月国内大米价格有望走出低谷,稳步上涨的可能性较强,但受各方面抑制因素影响,涨幅空间将相对有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