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毒黄瓜”冤案刺痛欧洲人

2011/6/7 11:00:50 来源:搜狐网

把责任的“球”踢出国门不利于解决危机,还可能加重经济损失

  本报记者/方晓文

  本报驻德国记者/孔杰

  近来,一场可能由“毒黄瓜”等受污染蔬菜引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掀起恐慌。截至目前,德国已报告确诊或疑似患者1400多人,其中15人死亡。除德国外,瑞典、丹麦、英国、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均已发现相关病例。其中一名瑞典妇女因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而死亡。这次大范围的疫情让许多欧洲国家感到措手不及。

  致病源引发口水战

  自5月中旬以来,德国各地医院不断出现腹泻病人。患者主要集中在德国北部的汉堡和石荷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出血性腹泻和肾功能紊乱等症状。经过病例分析,医生确定患者感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毒。5月26日,德国媒体称,疫情源头是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

  汉堡环境和卫生研究所宣布的检测结果是,发现来自西班牙的黄瓜带有这种病原体。然而西班牙相关黄瓜供应商却声称,病毒不是由西班牙进入德国,而是在德国本土上感染的。这名供应商说,负责运输黄瓜的司机透露,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黄瓜散落了一地,德国人重新包装处理后,才将黄瓜投入市场。因此,黄瓜感染病毒与其是否来自西班牙没有任何关系。但德国媒体对此说法嗤之以鼻,觉得这不过是西班牙人推卸责任的把戏罢了。

  然而5月31日,德国汉堡卫生主管部门宣布,从对西班牙黄瓜所做的测试来看,它们不是引发疫情的真凶。西班牙黄瓜虽然确实带有病原体,然而其型号和病人身上的并不吻合。因此,可以初步排除这批黄瓜就是此次病毒暴发的源头。那么,到底谁是疫情的元凶呢?

  赶制疫苗但效果有限

  目前急待解决的除了病毒的源头之外,还需要论证,为什么病患中60%的感染者在德国北部,为什么感染者中70%是女性。这两个问题一旦被破解,相信对研究病毒的来历和特性,会有很大帮助。

  据悉,目前汉堡的感染者人数已经有下降趋势,这表明感染高峰期已经过去。但未来数周疫情的发展仍不容乐观。

  目前,德国全境的医生们都在忙着寻找对抗这种出血性大肠杆菌病毒的疫苗。汉诺威医科大学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药物可以减缓病毒的作用。从5月底开始,医院给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状的病人使用这种药物,目前17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的病情出现好转迹象,但是还很难做到治愈。

  汉堡一家大学医院的教授目前正在实验一种抗体疗法,然而效果如何,要等待3到4周后才能得出初步结论。目前许多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出现语言障碍等,类似于中风后遗症的迹象。

  推诿责任损失更大

  欧洲一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著称于世,可这次却未能“免疫”。有评论认为,这说明在全球化时代的食品安全危机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确保独善其身。

  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维护本国利益”往往成为危机发生后有关国家的主要诉求。但从这次德国“误害”西班牙的结果来看,有关国家把责任的“球”踢出国门,不仅不利于解决危机,还可能导致更多的经济损失。专家认为,在食品安全危机日渐“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

  【新闻链接】餐饮业叫苦不迭

  目前,疫情已经引起一些德国民众的恐慌。对此,德国健康专家告诫民众要勤洗手,并且避免食用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生的沙拉拼盘也最好暂时从餐桌上拿下。

  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医院、学校、幼儿园和企业食堂等一些集中用餐的地方,纷纷去除了菜谱上的生菜沙拉。在德国,每天大概有130万人在公用食堂用餐,而且生黄瓜、西红柿所拌的沙拉,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菜式。卫生部门提醒人们,除了不要生吃蔬菜之外,对于一些不削皮的水果,比如草莓,也要在近期放弃食用。

  夏季是蔬菜大卖的季节,一些为大型活动提供自助和餐饮服务的饭店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叫苦不迭。许多饭店不光要把已经购买和制作好的生菜沙拉处理掉,甚至一些订单也被客户取消了。

  (孔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