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啤酒被迫涨价与菜农雇人扔菜哪个更无奈?

2011/4/22 13:0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21日表示,价格上涨是通胀带来的必然现象,但如果把通胀压力简单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是不负责任的,必须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在整个价格链上释放成本的压力。他同时表示,今年夏天啤酒价格会有适度提高。(4月21日中国经济网)

    谈通胀而色变,言涨价而骂娘,百姓们搞不懂经济管理的运行规律,甚至也不关心经济学的条条框框,他们把自己的很多权利都交给了行政管理者以及经济学家们,只是希望能够日子能够过得舒坦点,手头宽绰些。当贩夫走卒们都津津乐道地将CPI的涨幅与刘翔的奔跑速度联系起来调侃时,正视通胀的压力就已经迫在眉睫了。

    青岛啤酒董事长的肺腑之言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说者动情,听者动容。“如果把通胀压力简单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是不负责任的,必须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企业对民众的关切在经济学理论上已经弄通弄懂了,但“今年夏天啤酒价格会有适度提高”,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非企业心狠手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投桃报李,企业懂得百姓苦,百姓也要理解企业难。

    同是在山东,同样是要算一笔成本账,菜农们却无力说出青啤的豪言壮语。“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即墨移风店镇、平度南村镇的蔬菜种植区,很多蔬菜收购价都低于成本价,相比去年也都是暴跌。菜农忙活半年种的白菜2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白菜收购价0.02元/斤,卷心菜收购价0.2元/斤,芹菜收购价0.1元/斤,而大葱直接论亩卖,一亩地300元……当记者问菜农该怎样处理挤压的蔬菜时,菜农很认真地说道,自己打算雇两个人,收收扔了,空出大棚来种其他的菜。”(4月22日中国网)

    赔钱种菜,菜贱伤农,收入和成本相抵非但没有盈余,反倒赔钱时,菜农为何不去效仿企业以“不得已的”理由提高菜价?事实是,菜价已经跌倒了雇人扔菜的无奈境地,城里的菜价却依然居高不下。价格上,菜农的苦和消费者的苦都理应得到关注,消费者的日常支出如果能够落到菜农的腰包里,CPI再高也不会引发民众对通胀的忧虑——人们的愿望显然是一厢情愿的。

    跟菜农的异常清晰的成本账相比,青啤的成本账未必就能够公诸于世,几乎所有以成本为由进行涨价的企业都是使用一个套路——成本倒逼涨价,所有的成本都再涨,逼迫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手伸向消费者的腰包。没有一个企业会把自己的成本账公开,涨价却堂而皇之地进行着。

    同样是无奈,企业可以转嫁消费者,哪怕依靠的是“狼吃羊”式的逻辑推理,菜农的无力选择涨价,经济的话语权他们控制不了,菜农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才是经济话语权的控制者和既得利益者。

    青啤的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98.98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1.32%。青岛平度市南村镇的姜家埠村齐新胜说,种4亩卷心菜要折本2000元。

    通胀之忧,企业与菜农之间,谁更该担当责任一目了然。(吴秋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