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哭泣的蔬菜:别让四月成最残酷的季节

2011/4/22 12:01:35 来源:半月谈

  4月18日,面对自家丰收的芹菜,河南中牟县明山路村农民邢素荣因没有销路而愁眉不展。

  “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山东菜农韩进不太可能知道艾略特的诗句,然而他的家人却将永久记得2011年的这个四月。低迷的卷心菜菜价压垮了这个山东汉子的肩膀,面对8分一斤的价格和六亩多地蹿花的卷心菜,他用一根绳子永远地告别了父母妻儿。韩进的悲剧,是今年春季国内局部地区蔬菜价格偏低、蔬菜滞销的一个残酷例证。

  原本丰收的季节,菜农脸上却写满了苦涩与无奈。山东历城唐王镇的卷心菜并非个案,河南中牟芹菜收购价仅五六分钱一斤,而在2010年是七八毛钱一斤,丰收后滞销的芹菜成了中牟县一些种植户的心病;河南淮阳县朱集乡很多农民种的包菜卖不出去,有的几分钱一斤卖给别人喂猪;河南辉县市吴村镇因为市场价太低,有菜农愿将几百亩地里的菠菜免费送人,村里至少有十万斤包菜找不到销路;陕西西安终南镇上万亩无公害的芹菜大丰收,但就是没买主……

  面对蔬菜滞销,和韩进同样来自唐王镇的一位韩大爷一番言论震惊了记者:“我现在就这样劝自己,比起来那些遭遇地震和海啸的人们,我不知道幸运多少倍。起码我还有地方住,还有饭吃,最关键的是我还有妻儿在身边,赔就赔吧。几乎每隔一年,都有这种菜贱的跟草一样的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好。”如韩大爷所说,菜价的周期性“跳水”在国内时有发生,但是这个令人“疼痛”的老问题却尖锐而顽固地折磨着中国农民许多年并未见实质性地好转,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不断上演?

  生产: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

  19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周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价格下降9.8%,且“将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事实上,今年的这一波蔬菜滞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包括特殊的气候和市场原因也存在着传统的周期性规律。

  气候因素 南北菜齐上市

  山东历城唐王镇农办的江主任表示:“卷心菜的生长周期一般在60天到80天之间,因为年后持续寒冷,今年卷心菜生长周期普遍的在110天左右,长了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过长,所以大部分卷心菜卖相都不是太好,往年都绿油油的包了起来,今年很多都抽薹蹿花了,所以不好卖。”

  “再就是今年的纬度差异没那么明显,原本南方菜先下来,等南方菜该下市时咱山东菜就下来了,它们之间有个时间差。今年没有差异性,南方、北方的卷心菜几乎一起上市,南方菜继续持续供应,东北也不从咱这进菜,这样的量远远大过了往年。再加上辐射影响,很多人不敢吃叶菜。”

  在河南地区也是如此,由于近段时间天气转暖,有利于蔬菜生长,大量的时令蔬菜在同一时段上市,直接导致了目前河南市场上大部分蔬菜价格明显下降,除了中牟县芹菜之外,淮阳县的包菜、辉县的菠菜、莴笋等,在河南的市场上也出现了滞销情况。

  传统市场周期 跟风种植致菜贱伤农

  济南市农业局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一般来说,蔬菜的市场波动周期非常有规律,一般表现为“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比如今年的白菜价格高就有可能会刺激菜农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来年产量增大、价格降低,出现“菜贱伤农”现象。

  以河南为例,由于2010年的行情喜人,菜农纷纷开始跟风种植。今年中牟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至少20%,虽然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然而这丰收的到来却没有给菜农脸上增添一份喜色。“现在老百姓种菜跟风很严重,看别人种,他也种,而这种跟风,包括中间商的跟风,造成了这种伤农的情况。”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首先给菜农们提了个建议:“现在是信息时代,建议老百姓能经常看看电视、报刊,了解一些目前市场的动态、趋势,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农民组织化程度需提高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具有天然弱势:在生产环节,这些农产品没能摆脱春种夏收、靠天吃饭的季节轮回;在消费环节,因为保鲜等原因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相对狭小的销售半径。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其丰歉情况容易放大供求矛盾,从而强化通胀预期。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刚从温饱线上走出来的农民开始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大胆地“向市场要效益”。然而20多年来,“多了多,少了少”的问题始终存在,市场波动难以捉摸。究其原因,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至今仍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

  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三十几个年头,然而中国农民在相当范围仍然没有摆脱“一家一户闯市场”或者“一哄而上,跟风生产”的落后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思维无异于进一步放大了农民群体的“天然弱势地位”。可以说“散兵游勇”的生产方式,或者说低组织化程度的生产是导致农民成为最大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因。

  济南市农业局相关人士认为,除了老百姓的跟风,还必须要学会“抱团”,“希望菜农们不要单打独斗,尽量参加合作社、互助组等经济组织。”事实上,生产合作社形式的组织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群体在生产信息获取、市场谈判议价、以及生产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生产合作社不同于单纯的规模化生产,更加不同于以“资本下乡”形式而建立起来的产业化农业生产。以“资本下乡”为例,作为产业链条源头的生产环节往往成为利益分配的最低层,而使得上游价值流向资本提供者,并不会实质上地改善农民群体在生产中的弱势地位。

  一个更灵活更具备生存能力的生产合作社不只能够帮助农民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抱团取暖”,更加可以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宏观系统下的有机组成,为整个农业机体带来生机和活力。

  流通:逐步实现流通一体化

  很多读者反映,在看到蔬菜滞销下农民的无奈之后心生同情,然而走到超市中却并未看到那些令人唏嘘的“伤农贱菜”。“地里卷心菜才八分,市区的却八九毛,这10倍差距从何而来?唐王镇离济南市区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何市区的卷心菜那么贵,而菜农卖出的却这么贱呢?”不少济南市民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流通一体化需求迫切

  一棵卷心菜,从农民的田地里到菜市场或者超市的货架上要经历几重时间与空间环节,这之中基层蔬菜采购者、分销商的运输成本、产品损耗、蔬菜零售商的成本和损耗统统都要一层层贴在蔬菜的身上。一个离省城不远的蔬菜产地尚且需要涨价8-10倍,在离农产区相对遥远的市场上,这棵卷心菜的价格就更加难以估算了。

  济南市农业局相关人士分析说,现在很多的散户菜农,每年被动地等待菜贩子到地头上去收菜,“其实,菜价大部分是被菜贩子从中间提高了,菜农挣得很少,而到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又是高价位的蔬菜。因此来说,压缩中间流通环节,减少层层剥皮,才能让价格降下来,让菜农受益。”

  我们要疏通产销环节,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是可以考虑使农民组成的生产合作组织具备生产-流通一体化的能力。如前文所述,作为产业链条源头的生产环节往往成为利益分配的最低层。在我们所见的流通环节,如何提高农民群体的参与程度,使得他们也可以分享流通领域的利润,是一个值得考虑和实践的途径。

  农社对接:流通一体化可行方向

  玉林东里二社区是北京丰台首个社区生态种植科普园。从4月8日开始,丰台区右安门玉林东里二社区的居民每天一早都能在小区门口买到从农村大棚直接运来的新鲜菜。这是社区与一家生态园合作,在社区试点推行“农社对接”新举措,减少流通环节,每斤蔬菜可比市场便宜0.3元-1.5元。

  生态公司负责人梁斌说,一种蔬菜从大棚到居民手里,最少要经过4个环节:田间收购、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每个环节都会因运输成本、摊位租金等原因使蔬菜涨价。而试点“农社对接”,相当于直接从菜园子到菜篮子,使得供应给玉林东里二社区的蔬菜价格比其他菜市场平均会便宜3成。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小丰营村的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依靠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和科学引领走出了一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之路。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建设一流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目标,以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地区农户共同富裕为己任,立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为成员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09年,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劳动所得达到14194元,比本地区非社员农户人均劳动所得高 10%。另外,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基地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直接带给村民收益22.56万元;带动50余人参加就业,每年增加农民务工收入78万元。

  公平:政府应调整“消费者本位”观

  在以往的菜价问题上,地方政府长期存在着“消费者本位”观念,即供应不足狠抓生产、价格上涨平抑菜价。而对于进行蔬菜生产的农民群体一直没有给予和城市消费者般平等的对待。

  手心手背都是肉

  菜价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一些地方倾向于平抑消费价格,却没能在菜价低迷时及时出台措施保护菜农利润。农民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缺少议价权,一轮又一轮的平抑物价措施,从菜摊经过层层中间环节上溯到田头,菜农成为受伤者。若没有长效、均衡的措施,菜价暴涨暴跌恐怕难以避免。

  为了保障市民在遭遇雪灾等异常天气时有菜吃,济南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展50万亩保供菜田,其中包括20万亩应急菜田。然而对保供菜田,菜农也有很多话要说。历城区的菜农马光杰说:“如果我们的地规划为保供菜田,我们希望在关键时期,能往市区送菜,保障供应,在日常蔬菜大量上市时间呢?或者是蔬菜价格大跌卖不出去的时间呢?政府也应该保障我们能把菜卖出去。不能只保障城里居民吃菜,不保障我们的利益啊!”

  呼唤“蔬菜保险”

  2008年10月份,济南蔬菜应急保供储备机制正式启动,共确定了16个蔬菜保供基地、3家蔬菜保供市场和2家蔬菜储备单位。“蔬菜储备制度”思路来源于“国家储备粮制度”,山东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可以把“保护价”这一概念从储备粮收购政策中引进到“蔬菜储备制度”中,对菜农的蔬菜也实行“最低保护价”,这样“蔬菜储备制度”将会有效防止“菜贱伤农”。

  “现在小麦、玉米都有补贴,也就是农业保险,唯独蔬菜这一块还是空白。”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告诉记者,“我觉得,为了保障菜农的利益,菜田也该有保险。”其实,这种“蔬菜保险”今年已经破题。今年1月,上海安信农保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 “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国内率先探索以市场保险办法解决“菜贱伤农”。

  一个菜农的自杀,是悲剧的个案。面对丰收的田地,菜农苦涩的脸就是国家的无奈。周期性的菜贱伤农是一个一直徘徊在不远处老问题,我们不能看着这个问题“长命百岁”,不让老问题“老”下去的办法就是找到对策、马上行动。(梁恒)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