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天下美食 > 特色小吃 > 正文

坛子肉

2015/10/10 15:34:00 来源:网友

坛子肉是汉族特色菜肴,以五花肉为主要食材的私家菜,在鲁菜,川菜,湘菜菜系中均有此菜品。原料丰富,形态丰腴,肥而不腻,色泽棕红,味道浓厚,鲜香可口,汤浓味香,色泽红润,肉烂不腻。有起源于山东济南和四川两种说法,还有湘南地区以辣为主的坛子肉。

1.济南传统风味小吃。它始于清代,据传创制该品的是济南凤集楼饭店。该店厨师用猪肋条肉加调味品和香米,放入黑瓷釉的小口坛子中,用木炭微火煨炖而成。清末济南经营坛子肉有名的店家,当推同元楼,开业于清光绪年间,在城里后宰门街,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肉用瓷坛子煨炖而成,故名坛子肉。

2.“坛子肉”原为四川传统名菜,富有乡土风味。据传,此菜起源于四川农村乡间。因农家活路多,粮多猪多,猪多肉多。栽插收割季节,农忙人少,既想吃肉“打牙祭”,又怕烹肉误农活。于是在忙碌中,以坛代锅,匆匆将大块猪肉投入坛内,加盐加水加些葱姜调料,密封坛口,用“子母火”(柴灰火)煨起,待收工回家时,启开坛口,香味四溢。这一食法也流传入肆市。

3.桂阳坛子肉三国时期赵子龙率军平定桂阳郡,由于连年战争造成当地农民生活贫苦,赵子龙便减租免赋,并号召农民养猪种田,此后,每年农民都有一头肥胖的过年猪。长期生活贫苦的农民也不舍得吃,便将其采用腌、炸、炖等民间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在明朝之前都是以巴蜀花椒磨粉,再加上姜蒜切丁一起腌制,明以后辣椒从番外传入湘西地区,后使用坛子肉沾辣椒发现口味口感更好,则在以后均采用辣椒进行腌制,明正德年间传为宫廷御品。

制作食材

猪带皮五花肉500克、油炸猪肉丸子75克、鸡蛋200克、鸡肉50克、火腿25克、墨鱼50克、冬笋25克。蘑菇25克、金钩10克,姜10克、葱15克、胡椒2克、鲜汤500克、猪油250克、细干豆粉25克、精盐3克、酱油15克、醪糟汁20克、冰糖汁25克。

制作流程

1.猪肉、鸡肉、猪骨入沸水锅中煮几分钟捞出,猪肉切成7厘米见方的块,鸡肉切块。鸡蛋煮熟,去壳,裹上细于豆粉,入猪油锅炸成黄色捞出。冬笋切成滚刀块。火腿切粗条,金钩、墨鱼经水涨发后洗净。

2.在陶质小坛内垫放猪骨,将猪肉、鸡肉、墨鱼、金钩、火腿、冬笋、鸡蛋、猪肉丸等放入坛内,加精盐、酱油、醒糟汁、冰糖汁和纱布袋装好的姜(拍破)、葱(挽结))胡椒(拍碎)、口蘑(涨发),并掺入鲜汤,然后用纸(润湿)封严坛口,将坛置谷糠壳火上煨约五六小时后揭去封纸,取出装姜、葱、口蘑的纱布袋,装入盘中即成。



责任编辑:Techoo-6
 本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