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问题是媒体夸大的吗?

2013/1/30 8:22:07 来源:信息时报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汴生在提交省两会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们食品产品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整体食品安全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的一些相关报道过于偏颇和夸大,加剧了公众的恐慌。他建议设立食品安全报道的审稿制度。

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媒体报道过于偏颇和夸大——这是一个无趣的命题。去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除了危害消费者利益之外,更是因为涉及到真功夫、星巴克、立顿奶茶等知名品牌而引发了较大范围的信任危机。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共查处食品案件3.7万件。此等情势,既看不出“明显向好”的一面,也未见是媒体夸大出来的,曝与不曝,问题都在那里。

去年底,《小康》杂志推出了一项“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食品安全问题上升为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高达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担忧。一方面,民众不满意,才是真的不满意,这跟媒体是否偏颇和夸大没有关系;另一方面,紧跟社会热点问题,站在民生立场上采访报道,本就是媒体职责所在。

反过来想,如果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市场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并且将假冒伪劣食品全部清剿于出厂之前,或杜绝于市场;如果食品加工企业都能够秉持良心做食品,绝不制假造假……那么即便是媒体报道,恐怕也只有正面积极宣传。

现在的问题是,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生产者依法需要注明的成分含量不标注。于是,一方面需要媒体深挖,限于人的知识结构局限性,难免会将食品生产者所故意隐晦不标的成分挖出来晒一晒,至于含量多少才会有害于人体,有待专家论证——抛出问题是媒体的责任,而解决问题肯定不是媒体的职责。另一方面,诸多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由监管部门检查出来,而是媒体曝光出来,表面上是媒体在执著地“夸大”食品安全问题,而实质上是媒体在为有关部门“代劳”。这样的曝光多了,虽有夸大之嫌,却无夸大之实。

当然,并不否认限于对食品科学知识的了解,一些报道会在个案上出现偏颇和夸大,但这首先显然不是媒体的问题。而且,客观来讲,即便是食品专家履行记者职责,也未必就能完全准确、客观、科学,因为出了其本人的研究领域,所谓专家与常人无异。由此,果真要建立审稿制度的话,不晓得要多少专家才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