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食品安全隐患集中在三个方面

2011/5/13 16:50:33 来源:金融界

    北京5月13日电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在中组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上表示,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特别是受农业生产经营分散、标准化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一些问题隐患在部分地区、个别品种上仍然比较突出,质量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

  陈晓华说,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比如去年海南出现的“问题豇豆”。二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问题。三是个别地区、个别产品重金属污染和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比如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反映的稻米镉超标问题。

  陈晓华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和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完全可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并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具体表现就是:食品安全的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农业标准化扎实推进,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针对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陈晓华说,“从根本上讲,这是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解决数量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陈晓华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等五大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能力。他表示,“十二五”时期,农业部将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流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力争新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000项。同时,启动实施质检体系二期规划,拟规划建设部级、地市级、县级质检机构1306个。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