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6000亩蔬菜订单架起“北菜南运”新桥梁

2019/5/7 16:06:30 来源:佳木斯日报 王冬

  四月芳菲,春风习习掠过阡陌田间。覆盖郊区6个乡镇的9家合作社里激荡着春的气息——成立绿荟联合社抱团前行,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底气十足,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组合不是简单的“拼搭”,而是围着订单干的农业生产“高配版”。

  双兴村的40多栋大棚统一种植同品种朝天椒,露天6公顷土地种植荷兰豆。“如果按订单要求种植,荷兰豆亩产1000到1400公斤,一级品保护价达到每公斤5.6元,亩产效益3000元以上,这可比种传统‘老三样’挣得多。”联合社双荣分社理事长陈维忠告诉记者。

  多年来,双兴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原来蔬菜销售渠道大多是本地销售,出口一个是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是市区的各大早市。陈维忠向记者说出了产量不大的根本原因,“大田种菜量能保证但卖不出去。现在外来菜量很大,本地蔬菜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现在有南方市场的销路保证,我们种的菜,菜籽没下地就能大概算出来一年最低收入多少,这种踏实感是以前没有过的。”

(图片与文章无关)

  东格木村蔬菜分社理事长王金龙非常欢迎这种“抱团”合作方式,“原来我们合作是将部分农民聚集到一起‘单打独斗’,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技术水平上标准都不高。市场经济,价格由市场决定。就像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一把筷子就更有力量。我们几个合作社联合到一起保证了产量,在市场上也有话语权,抱团取暖效果好。”王金龙非常看好联合社的发展前景。

  “订单农业”不少见,为啥郊区这些合作社热情如此高涨?记者了解到,订单源是“定心丸”。

  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佳木斯富美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广州汕头海特果菜有限公司签订了6000亩蔬菜订单。记者了解到,海特公司有多个“卫星”企业,年销售全国蔬菜20万吨,销售额达20亿元,拥有庞大的江南市场资源。去年,郊区商务局带队赴实地考察加速了合作深入推进。

  本地企业负责种的一端,广州企业负责销的一端,巧打“时间差”,以订单农业“蔬”通“北菜南运”新脉络。

  “市场也有‘黄金线’,也就是标准。4月初我们带着技术员就过来了,我们市场需要的蔬菜都是南方品种,在东北怎么种出优质的菜还需要技术保障。相信高标准的蔬菜加上冷链物流的快捷,郊区的蔬菜会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销区企业代表陈建华对合作充满信心。

  绿荟蔬菜经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优化种植,45栋温室、247栋大棚、3000亩耕地,中小型农业机械设备15台套,保证了优质蔬菜的“先天母体”。“区委、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今年,我们打算生产西兰花500亩,棚室种植油豆角、番茄、黄瓜、茄子等300亩。同时引进莴苣、西芹、荷兰豆、菜豆、辣椒等11个品种的蔬菜。最早一批辣椒7月份就可以运往南方,正好抢在南方市场蔬菜生产空白档。”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刘洪武告诉记者。

  6000亩蔬菜订单将分红链接到贫困户,撬动了“庭院经济”,激活了水稻育秧大棚的二次利用,为郊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作者:王冬 宋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