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朱增勇:对非洲猪瘟下的中国猪肉市场进行展望预测!

2019/4/25 14:36:04 来源:牧食记 作者

  大家好!非常开心我们能在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相聚。下面由我来进行猪肉市场的展望,并结合疫情分析,作下未来价格的走势预测。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猪价出现了持续快速下跌。尽管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部分消费者仍然有猪肉还能不能吃的疑问。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要面临价格下跌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疫情的防控——可以说,非洲猪瘟对产业是一场灾难性的挑战;对资本而言,却是一场狂欢。  

  我们可以看看近十年的生猪和仔猪价格走势。一般情况下,仔猪价格到周期的谷底要比生猪价格滞后。2016年之前仔猪和生猪价格的周期低点间隔12个月左右。但是现在,受非洲猪瘟影响,仔猪价格提前进入周期低点。如2018年4月,生猪价格到达谷底;2019年1月,仔猪价格到达谷底,整个过程缩短至8个月。当仔猪价格下降到谷底时,说明整个产业的生猪产能下降比较大,后期生猪供给不足,也就意味着新的一轮价格上涨的开启。  

  我们再看一下非洲猪瘟疫情对产销区生猪价格的差异化影响。浙江猪价在疫情出现后开始上涨,其他主产省如河北、黑龙江、河南、山东等虽然疫情爆发有先有后,但都在10月甚至9月后出现价格下降。全国生猪价格从10月到次年1月底长期保持低迷,导致各地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相对而言,云南、四川等省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一部分地区。可以看出,四川的价格出现持续上涨,最高点出现在1月,而浙江的价格则在10月份随着“调猪”改为“调肉”等措施出台,供需形势有所缓解。尽管一些报道称生猪产能出现超过50%的下降——相信一部分地区也确实出现过此类情况,但我认为这些报道不能一概而论,以局部地区生猪产能变化来代表全国的情况。 

  下面看一下近十几年来我国生猪产业的一些变化。实际生猪存栏在2013年底达到高峰,出栏量则在2014年达到高峰,后期无论生猪出栏还是存栏量都呈现下降状态。2015年、2016年及之后,生猪产能出现快速下降。但是2016年下半年产能恢复处在相对温和的状态,到了2017年呈现持续上升,2018年考虑到屠宰量,生猪总体产能较为充裕。猪肉产量亦在2014年达到高峰,但是2014年之后整个生猪供给形势与以往有所不同。之前的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2016、2017年猪价上涨,饲料成本却下降,养殖户能获得较好收益,带动了2018年二季度的产能快速增加。

  接下来我们看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2013年9月前后,产能达到高点,2014年底开始受环保政策的影响,产能持续下降。实际上,2017年整体产能已经处于恢复阶段,但由于环保政策开始执行等原因,产能恢复期被拉长。环保政策还带来了区域分工(如“南猪北养”),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区的产能都呈现持续下降。但是东北三省、河南,乃至云南、贵州、广西,这些地区2017年的产能都有所增加。到了2018年下半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政策的原因,产能整体出现快速下降(疫情的影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某些地区的生猪生产。 

  另外我们看看不同省份的种猪产业情况。最高的省份是河南,其很多的种猪和仔猪都需要外调,因此受禁调政策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四川生猪产能受影响较小。另一个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省份是云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云南的仔猪价格,相对来说涨幅缓慢,说明其能繁母猪产能仍相对较充裕。  

  总体而言,对于母猪生产大省,结合其仔猪价格的变化可以看出,哪些省份是由于母猪产能的下降而导致仔猪价格的上涨。例如河南、黑龙江、湖南、湖北在2月初就出现上涨,而云南、广西等省份直至2月底才出现小幅上涨。2月份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山西、陕西的仔猪价格涨幅都很大,辽宁更是几乎翻了两倍。虽然价格涨幅并不一定跟存栏量直接挂钩,但从仔猪价格上涨幅度可以反映出,哪些地区产能下降比较明显。所以,母猪产能下降较小的(小于10%)有重庆、湖北、云南、海南、四川,在10%-20%之间的有福建、山西、甘肃等省,黑龙江、安徽、山东、湖南等省下降了20%-30%,而河南、江苏、辽宁等部分省份下降超过了30%。

  下面来看非洲猪瘟形势下我们面临的趋势和挑战,以及未来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饲料原料、环保、疫病防控、产业化和组织化、产销衔接、产区转移、分区防控等方面。

  总体而言,产能下降将带动展望前期生猪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展望中期将再次回落。短期来看,生猪供应2019年下半年将会明显下降,供需偏紧的局面将会持续到 2020年,预期2019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将处于上涨通道。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将带动饲料成本上升,环保设施改造以及生物安全措施的加强亦会提升生猪生产成本,预计生猪价格展望初期在13-22元/千克。 

  对于疫病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在补栏量过度削减的形势下,仔猪供给量已经开始下降,一些不同世代猪舍的消毒仍需做到彻底。另外,有些地区已经通过了病毒检测,原则上可以调运,但由于检测费用和程序的缘故,实际调运并不多。一些企业还出现亏损,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长达数月的情况。此外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布局、消费习惯、消费结构、产销格局等因素皆有所影响,需要转变。 

  防控政策方面,近期影响较大的是南方六省的分区防控政策以及屠宰环节的检测。在分区防控政策影响下,一些地区的产销格局将会调整,如江西生猪产品的外调需要从上海、江苏调整到福建、广东等。去年10月以后生猪价格大幅走低,屠宰场大量屠宰并库存冻猪肉,所以当前库存量比较高,接下来可能会对5-7月份的价格形成压制,在价格上涨一段时间后出现波动。

  这是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的一些划分依据。非洲猪瘟后,各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已跟疫情之前有所变化,可能要在产业格局上重新考虑一下。  

  另外,环保因素将导致生猪养殖门槛抬高,粪污处理、种养结合、疫情防疫程序等要求会更为严格。目前如要存栏1000-1500头的话,投资可能高达100万元。东北、河南等主产区的活猪外销,受市场流通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大。

  我国猪肉消费从2014年后一直处于稳中有降状态,目前家庭人均消费在20公斤左右,未来猪肉消费明显增长机会较小。另外根据供给和需求价格观测,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有所下降,消费者对猪肉消费趋于谨慎以及猪价预期上涨也将会抑制一部分猪肉消费,未来总体消费量预计在5100-5200万吨之间。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未来的猪肉进口。个人认为,适当的进口有助于缓解供给偏紧、稳定猪价。从2009-2018年看,猪肉进口量整体增加,尽管2017年之后有所下降。猪肉未来的进口增加量将与我国同美国、欧盟等的价格差相关。2016年时我们增加进口,对境外市场起了拉动作用,欧盟2016-2017年的猪肉价格涨幅达40%以上。但也需要考虑的是,如果过量进口,会引发国际舆论的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是对未来生猪和猪肉市场的一个展望。乐观的话,我国2019年生猪出栏量下降7%左右,不乐观的话出栏下降10%以上。2019年猪肉进口量预计为170万吨左右,2020年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将超过200万吨。2019年,预计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在35%-40%,生猪价格涨幅在40%-50%,生猪价格高点出现在2020年上半年,位于14-22元/千克之间。猪肉供给持续下降,2019、2020年分别和前一年相比,猪肉供给预计下降超过14%以上。 

  以上是我对生猪和猪肉市场的展望,欢迎大家一同分享见解。希望整个生猪产业能够顺利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