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破解小作坊食品监管难 浙江经验全国推广

2019/4/21 9:37:42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在富阳著名的“网红村”东梓关村,冻米糖、果蔬馒头、手工年糕、新登馒头……红色的帐篷下,一家家传统作坊正在营业。现场制作、现场售卖、手机支付、网上配送、扫码溯源,富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引得游客纷纷抢购,也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近三年来浙江省食品作坊改造提升的“蝶变”成效。

4月18日,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生产监管干部现场参观了位于富阳的土烧酒、红糖、油面筋、牛肉等食品小作坊,交流各地小作坊监管经验,探讨进一步加强小作坊监管的路径。

整治提升621家作坊成为“名特优”

食品小作坊,在过去一个时期曾给人“脏乱差”、“低散乱”的印象。据了解,整治之初全省调查掌握的食品小作坊总数约15200家,其中无证照占了65%左右。为切实解决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我省将食品小作坊的整治规范和名特优作坊的培育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对无证无照,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又不愿意进行改造的生产主体,一律停业整改,乃至取缔。

近三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关停取缔食品小作坊近5000多家,规范登记食品小作坊9,216 家,小作坊食品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98.5%。

结合传统食品作坊不同业态、不同主体和不同经营方式,浙江施行“一品一策、一坊一策”,开展“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协会推动、龙头带动”整治提升模式,推进浙江传统食品行业的转型提升,目前,全省已建成了621家“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名特优食品作坊。

创新监管小作坊将做出更大市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浙江将着力推动出台食品小作坊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使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成为常态。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浙江将坚持小作坊食品的“传统特色”本质,对负面清单禁止小作坊生产的食品、非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以及小作坊不具备条件生产的高风险食品等一律不予登记备案。积极推动传统特色食品小作坊的改造提升,鼓励有条件的“食品小作坊”逐步成长为“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培育有条件的“食品小作坊”主动创建“名特优食品作坊”。

在16个小微食品加工园区的基础上,浙江将从品牌、标准、名特优食品作坊、非遗保护、中华老字号等多维度,进一步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文化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依托各种园区、特色小镇等,因地制宜地再建设一批小微食品加工园区,并积极引导食品小作坊、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向小微食品加工园区集聚,完善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物流、检测等服务平台,形成集约优势。

同时,浙江还将继续加大对“名特优食品作坊”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和激励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对传统特色食品研究,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有意愿的银行开展银企授信小额贷款,帮助扶持食品小作坊做大做强。推动区域特色食品小作坊与电商平台对接,帮扶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小作坊业主增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