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学术研究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

2018/12/27 12:04:42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刘志刚

     食品安全事关基本民生,是关乎国家根本的民心工程。12月25日,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曲阜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在京联合举办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学术研究成果报告会。 报告会上,以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牵头的课题研究团队发布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研究报告》《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报告会由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团队总负责人吴林海教授主持。

  科学共治 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水平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总编辑朱长学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方致辞:今年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和江南大学连续第五年共同发布《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对新时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研究和补充,从中可以看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以及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朱长学强调,这是我们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朱长学表示,今年是国务院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第一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相继挂牌成立,相关职能调整陆续到位,必将开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研究尤为重要。作为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第一舆论阵地,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始终与中国食品工业站在一起,为食品安全事业扛旗护路。

  “江南大学在历史上是一所理工学科见长,轻工特色鲜明的高校,其中食品学科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覆盖面最广,建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江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浦徐进介绍,以吴林海教授为智库首席专家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团队集聚校内外多方资源,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连续七年出版教育部批准的2个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培育项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民致辞时表示,学院重视培育新型智库建设。一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山东基地”承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论坛”,联合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年度研究报告》(2016、2017、2018年度),每年在北京召开年度新闻发布会;二是与江南大学吴林海教授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合作,建立“山东省食品安全治理政策研究中心”。承担《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等研究任务,并每年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三是山东省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研究中心受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承担了《山东省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食安山东”五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若干观点与内容多次得到国家及省部级领导人批示,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与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参考。

  优化监管制度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陈秀娟副研究员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分析认为,2017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7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14-2017年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均保持在高于96%的高位水平上。2017年,全国食用农产品质量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比2016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国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自2012年首次公布该项统计以来已连续六年在96%以上的高位波动,虽然不同品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所差异,但总体水平继续呈现并保持“波动上升”的基本态势。报告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食用安全风险隐患仍然较为突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凸显出持久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治理的难度仍然十分艰巨。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食品安全治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尹世久教授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状况。报告指出,2013年3月启动的监管体制改革,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形成了主要由农业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集中统一监管的格局,基本实现了由“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向相对集中监管模式的转变。2018年3月启动了新一轮的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级党政机构改革已分别于2018年3月、11月基本完成,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预计在2019年3月底之前基本完成。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领域,以新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逐步构建起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法律体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食品安全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锐副教授代表研究团队报告《2017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成果,《2017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指出,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有效平台。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网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新的改善且普遍对食品安全前景比较有信心,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意愿总体较高,但网民识别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强,相对更为关注舆情中的负面信息。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目前食品安全谣言仍然在网络中大肆传播,尤其是大量的失实报道、片面解释和随意发挥,干扰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性认识。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在面对网络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往往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对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往往可能引发食品安全恐慌。因此,必须深入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与监管引导策略,以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代表研究团队报告了2017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采用大数据挖掘工具而进行的专项研究,重点研究了2017年国内主流网络舆情所报道的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达19603起,平均每天发生约53.7起,相比于2016年小幅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2008-2017 年的十年间全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数量达408000起,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111.8起。由此可见,2017年每天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大大低于近十年间的平均数。201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发生量占总量的45.16%,其次分别是消费环节、流通环节和种养环节,事件发生量分别占总量的32.06%、14.05%、8.42%。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量最多的食品种类依次分别为食用农产品(4031起,20.56%)、淀粉及淀粉制品(1 820起,9.28%)、饮料(1 517起,7.74%)、调味品(1 268起,6.47%)、肉制品(1 197起,6.11%)、食糖(1 137起,5.80%)、粮食加工品(1 103起,5.63%)、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 065起,5.43%)。在201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造假或欺诈、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工艺问题、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等人为特征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占发生事件总数的51.21%。相对而言,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对较少,占发生事件总数的48.79%。

  据悉,此次报告会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由尹世久、洪巍、吴林海等撰写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8)》的部分理论研究内容,分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报告》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资助,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与食品行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参考。作者: 刘志刚   黄伟伟   刘延正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