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解决农产品卖难要“多点发力”

2018/12/21 10:32:24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卖难”,一个一直萦绕在广大农户心中的难题。有人说,不怕没收成,就怕卖不出。近两年,虽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互联网等多渠道的促进,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解决了不少,但细心的人还是会发现,依然有一些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出现了“卖难”的情况。是什么环节的问题,才会让这个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除?

  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看来,出现这种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马增俊坦言,在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缺乏对市场的把控,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一些农业品种在短时间内产量激增。由于农产品有季节性,因此上市也会比较集中,直接造成种植地区的农产品陷入滞销的尴尬境地。同时,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组织销售渠道不健全,一旦盲目扩张、产量增加,就出现“卖难”。“而且就基础设施而言,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依然严重不足,而冷链设施的不足造成农产品的大量耗损,没有足够的贮藏能力,在农民失去产品贮藏带来增值收益的同时,也导致销售高峰期出现低价倾销、扎堆上市的现象。”马增俊说。

  农业农村部市场司司长唐珂也表示,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由于易腐烂、难储运,受市场、信息、气候等因素影响大,加上我国农业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消费的产业链条不健全,容易出现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卖难”。而对于冷链物流,唐珂与马增俊的观点一致,认为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大,一旦产品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就会导致“原产地价格低到没人要、市场地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出现。

  提到解决方法,马增俊认为近两年来我国流通环节的进步已经十分明显,但是不能安于现状,想要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抓起。

  马增俊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近郊土地减少,大中城市周边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原来就近供应的农产品需要跨区长距离调运,运输半径延长,但是农民缺少商品生产的管理和运作。引导生产者、采购商掌握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查询和使用方法,特别是要发挥好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等指导生产、引导流通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要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加强流通渠道建设,促进农产品主要产区建立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发挥优势建立可以有效为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的流通组织,比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直接与农业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关系,拓展“卖难”产品销售渠道。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流通环节的冷链建设。加快具有冷藏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的建设,调整蔬菜上市时间,保障蔬菜均衡上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同时减少损耗,提高质量。

  唐珂则表示,在发展产销对接、物流体系之外,还必须要加大市场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不会“一股脑”“一窝蜂”地出现。同时,发展高质量农业,加强一些“卖难”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创建,打响知名度,从而解决卖难问题。

  “政府机关也要组织农业农村部门举办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为一些地区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唐珂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