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炎炎夏季美食当道 吃错一口就中招?

2018/7/3 9:48:22 来源:南国都市报

窝在空调房里啃着冰镇西瓜,穿着凉拖半夜出门喝酒撸串,路边大排档点上几斤小龙虾……几乎所有与夏天有关的记忆里,都闪烁着各色美食诱人的身影。然而进入夏季以来,有关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却接连不断,如 “女子吃隔夜小龙虾后中毒险昏迷”“成都18人吃网红串串腹泻”“一场家宴致87人入院观察”等等。

原来,夏季天气炎热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这也让每年6到9月成了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海口市人民医院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殷宗宝提醒,“吃货们”在让自己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时,一定要谨防“病从口入”。

隔夜西瓜“放倒”一家四口  夏季食物中毒事件频发

找个小巷里的烧烤摊,三五好友围坐一桌,仿佛这样才算是真正过上了夏天。上个月中旬,来自成都的张先生和女朋友在一家网红串串店吃饭后,晚上出现肚子疼、呕吐症状。忍了一天,见症状一直没有消退,张先生便和女友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这才发现“中招”的不止他们两个。据媒体报道,共有18位消费者在光顾该网红串串店后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经过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抽样调查后发现,这些患者系沙门氏菌感染。

外面餐馆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那在家吃饭总不会出问题了吧?别大意!前年7月的一个傍晚,来自澄迈的李女士一家六口在吃了中午剩下的鸡肉、青菜后,陆续出现拉肚子、发高烧的症状。在送医院治疗后,被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怀疑是菜放久了变质所致。

除了剩饭剩菜,隔夜的西瓜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祸端之一。热辣的夏季里,清暑又解渴的西瓜成了最受追捧的水果之一,可动辄十多斤的大西瓜往往一时吃不完,该怎么保存?不少人会选择将其装在保鲜膜、保鲜袋里,或者干脆让西瓜“裸奔”。

家住海口丁村的陈先生则选择了将吃剩的西瓜用塑料袋包好后,直接放在饭桌上。隔日,陈先生切掉了西瓜坏掉的部分,和妻子、2个女儿一起将剩余的半个西瓜吃完了。谁知当天晚上,他们就隐约感觉肚子不舒服,之后又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匆匆赶去医院,这才发现陈先生一家四口吃的西瓜由于存放过久,滋生了大量细菌,从而导致他们食物中毒。

炎热夏季细菌躁动不安  饮食最好现买现做现吃

西瓜、烧烤、小龙虾……当吃货们面对美食“磨刀霍霍”时,各类细菌也纷纷开始躁动不安。“夏季天气持续晴热高温,田间虫、蛾大量繁殖,农药的施用量也大大增加,这让每年6到9月成了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海口市人民医院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殷宗宝介绍,食物中毒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皮肤吸收中毒常出现多汗、流口水、烦躁不安等症状,服用中毒时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记者了解到,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等。尤其夏季温度高,空气潮湿,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更让毒素有了可乘之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躲开食物中毒的“魔爪”呢?殷宗宝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提倡“现买、现做、现吃”。食品要低温储藏,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四季豆、扁豆要彻底煮熟。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发芽土豆、鲜黄花菜不得食用。

2、蔬菜水果尽可能浸泡、清洗后食用。夏季是植物病虫害高发季节,菜农、果农用农药杀虫在所难免。消费者应尽量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果蔬,并注意市场内有关农残检测的公示布告。食用前尽可能先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食用。

3、在选购熟食卤菜、凉菜时更应慎重。要注意销售场所防虫防蝇防尘设施是否齐全,存放条件(如温度控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熟食制品在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或隔餐、隔夜食物存放于冰箱或食用外购卤味时,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如发现熟食制品变质变味,则应弃去,因为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靠加热是破坏不了的。

4、食用冷饮要适量。夏季冷饮历来是安全性较低的食品,这既有生产加工运输冷藏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消费者保管不当的问题。因此购买冷冻饮品尽量选择正规商场和超市,除查看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要查看包装是否完好,不要购买包装破裂、变形的产品。

5、慎食水产品。各种鲜活水产品因天热容易缺氧死亡,特别是黄鳝、龟鳖、螃蟹、虾等水产品死亡后极易变质,切勿食用。

6、包装食品即时食用。听装、瓶装、罐装、纸盒、真空包装的各种牛奶、肉、禽、蛋类食品,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最好打开后即时食用完毕。因为这类食品之所以安全的主要原因就是隔绝空气,一旦打开,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加快,如不能及时使用冷藏等后续保护措施,很快就会发生变质腐败。

殷宗宝提醒,市民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同时保存可疑食品,以备检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