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六成不合格食品受微生物污染

2016/11/11 9:08:34 来源:山西日报

11月7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10月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汇总情况,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微生物污染问题占到不合格食品总数的60%。

10月份,省食药监局在全省对28大类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共抽检食品样品2965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55批次,不合格率为1.85%。监督抽检发现,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突出,有33批次食品发现此类问题,其中桶装饮用水、纯净水共有16批次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总数的48.48%,其次是部分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水果制品、蛋制品、糕点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抽检专业人员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有:原材料生产、储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原因有水源受到污染,或现有的较为简单的水生产加工方式;或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包装材料未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抽检分析显示,10月份监督抽检中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仍是主要问题,有12批次问题食品,占不合格总数的21.81%,主要是部分肉制品、酒类、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着色剂、苯甲酸、防腐剂超标、超限量使用。原因主要有:为延长产品保质期超限量使用防腐剂;为增加产品口感,违规使用甜味剂;为修饰产品外观,违规使用着色剂;也存在因误读食品安全标准、工艺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情况。

与此同时,还存在品质指标不合格、农药残留指标不合格等问题。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省食药监局已责成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消除隐患,同时,加大跟踪抽检力度,第一时间发布监督抽检结果,进行风险解读和消费提示,方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山西日报记者秦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