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面对行业寒冬 农业巨头抱团取暖时还在打着“小九九”

2016/11/8 19:10:35 来源:一财网

  农化行业寒冬到来,大并购时代也随之而至。全球农化和种业领域的巨头们无一不卷入其中。

  这其中既有“起大早赶晚集”的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三次收购方案均被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拒绝,最后竟然被德国医疗及农化巨头拜耳收入囊中,由“收购者”变成“被收购者”;也有陶氏化学与杜邦达成了50/50股本合并的意向;还有被外界誉为“并购王”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四处出击,果断出手全资收购先正达;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没有闲着,“陪跑”参与过先正达、孟山都的并购谈判。

  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在大并购时代,巨头们的兼并重组,不断搅动着整个行业的格局。他们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呢?针对这一问题,此前,第一财经记者曾采访孟山都、先正达、杜邦的高层,他们均认为,不论是对行业,还是对公司,并购都是理性选择。

  “起大早赶晚集”的孟山都

  在商言商,前述巨头们彼此间的“虐恋”堪称业内大戏。

  农化行业两家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店——杜邦、陶氏化学,于2015年末,正式对外宣布了两家公司合并的决定,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双方各持50%的股份,据业内估计,“强强联手”的陶氏杜邦公司将成为一家市值约1300亿美元的新巨头,成为业内轰动的大事件。

  而对于孟山都而言,却可谓是“起大早赶晚集”。

  在全球第一大植物保护公司、第三大种子公司先正达的收购中,近年来虽然国际农化市场疲软,但是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孟山都纷纷对先正达表示了收购兴趣。动作频频、收购颇为积极的孟山都,早在2014年6月就已经着手收购事宜,而且屡次提高报价,最后一次甚至提高到史无前例的466亿美元,并增加了收购现金比例。不过,今年2月,最终还是“花落”中国化工。

  今年9月,在与拜耳达成近660亿美元收购协议之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孟山都还跟拜耳的同乡——巴斯夫(BASF)、美国石油业巨头科氏工业(Koch Industries)和中国化工这三家公司进行过收购方面的商谈,只是后来无论是报价还是收购意向,其他潜在竞购方自始至终都没能接近拜耳的水平。

  日前,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2013世界粮食奖获得者、 孟山都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罗伯特·傅瑞磊博士(Robert Fraley)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孟山都最初想要收购先正达的动机,跟拜耳收购孟山都其实是一样的。就是作为一家公司,必须要确保规模,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资于育种、生物技术、数据科学、微生物等研究。他说,正因此,孟山都才提出了对先正达的多次要约收购,但最终并没有成功。后来,拜耳找到孟山都,提出要收购的计划,“当时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面对由“收购者”变成“被收购者”的角色变化,傅瑞磊称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激动”这次的合并,他认为,合并最终都是为了壮大规模,有更大的投资实力,为农民带来更多和更好的技术产品,农民无疑将是最终的赢家。“(收购还是被收购)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而已。”

  抱团取暖应对行业寒冬

  并购对象可能有不同,但催生并购的时代背景却是相似的。

  由于新兴市场需求疲软,强势美元拖累出口对跨国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当前全球农产品(12.450, 0.10, 0.81%)价格处于下行周期,农民收入降低,导致其对农业化工产品(除草剂,杀虫剂,除真菌剂)的需求减少,农作物种子的销售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傅瑞磊称,当前正是整个农业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除并购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农业领域出现的很多新技术和新企业。伴随生物学和数据科学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使得成百上千家的新企业涌入农业领域。于是,就出现像孟山都这样的老牌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然后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对公司、对行业都很重要,影响是积极的,也是非常健康的。

  此前,杜邦先锋全球总裁保罗·谢克勒(Paul Schickl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杜邦和陶氏化学的合并源于更好地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挑战,比如在食品安全供应方面,以及如何更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提高食物中的营养和质量安全。他认为,这一挑战非常巨大,解决方案也很复杂,科技将有助于人类应对挑战,可是科技突破的复杂性所带来的高昂成本,让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单独面对、各自为战。

  站在行业的角度考虑,通过合并带来精诚合作,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抱团取暖应对行业寒冬。

  据了解,杜邦和陶氏化学合并后,再分拆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各自互相独立且不失规模与优势,在未来各自业务领域的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提升。而高度协同的交易预计将导致约30亿美元的运行成本协同效应,预计将创造约3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还有望实现约10亿美元的增长协同效应。

  而收购孟山都的拜耳认为,三年之内,两家公司可以每年节约超过十亿美金的成本。

  重塑行业格局的大并购时代

  虽然抱团取暖成为了行业大势所趋,但是企业仍然会打心里的“小九九”,盘算利益得失。回到先正达接受中国化工抛出的橄榄枝,此前先正达首席运营官Davor Pisk接受本报采访表示,相比孟山都,中国化工是更适合的选择。其中的理由,一方面会遭遇监管方面的反垄断审查,另一方面还会削减许多重合部门的员工。从整个行业来讲,可能会失去一股重要的研发实力。

  有评论称,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中国化工能够遂愿,在于先正达不愿意让竞争对手孟山都一家独大,垄断全球;还有先正达十分看好中国市场,中国现在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农药市场,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前景;此外,中国化工收购后,先正达现有的管理团队还会继续经营公司,其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且中国化工还会在资金等方面帮助先正达实现更高价值。

  同意拜耳收购的孟山都,也有同样的考虑。两家公司的业务,从地域上到产品上存在互补。傅瑞磊称,在研发实力上,孟山都在种子和性状方面具有优势,而拜耳主要的业务板块是在农化领域。两个公司在业务上基本上没有多大的重合。

  对于此次并购,他还连用两次“兴奋”来描述,一方面,合并重合的部门和系统,节约成本,将使得新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另一方面,在地域上,孟山都的市场集中在美洲,而拜耳的业务主要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合并后,可以共享销售渠道和关系网,有望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公司,有助于新的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能够为世界上更多的农民提供服务。

  此前,银河证券的裘孝锋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下称“研报”)援引的全球种子领域数据显示,拜耳+孟山都、杜邦+陶氏在种子市场份额中的占比分别约为22%和18%,牢牢占据前两名的位置。而市场份额第三名的为先正达,约占6%。由此可见,全球种子行业将形成更加明显的双寡头垄断模式。特别是在转基因领域,基本是处于完全垄断的格局。

  全球种业市场分布的格局 资料来源:国际种业协会

  在农药化学行业,“研报”称,据英国Phillips McDougall咨询公司(2015市场产业概览)统计,农药化学行业大约77%的市场被六大专利性跨国公司占据,分别是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孟山都和先正达。而经此一番兼并重组后,将使得全球农药行业的格局发生重大的转变,拜耳+孟山都、中国化工+先正达两家占据领先位置,杜邦+陶氏、巴斯夫紧随其后,形成了农化领域的四大巨头。

  三笔并购交易完成之后的农化行业新格局

  “研报”提到,如果前述三起巨头的并购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全球种业和农化的战略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该行业在全球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全球农资行业将形成中国、美国、德国三足鼎立之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