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逆转:玛咖每公斤120元跌落到1元 遭遇白菜价(3)

2016/4/19 11:07:03 来源:央视网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销售商:要看一下货再说。

和金龙:一般。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销售商:没看到货不好说,要看一下货再说。

不过私下里,这个老板透露说,他是几乎不可能再收购其他人的玛咖了,因为他自己家里人还在香格里拉包了160亩地种玛咖,到现在都还没销出去。

在这个以销售丽江土特产为主的市场,门口打着玛咖店铺的就有七八家,但要么就是关门大吉,要么就是门庭冷落。

和金龙直奔市场最里端的一家政府主办的玛咖代售点,这儿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代售点工作人员:这边看的全部都是丽江本地农民的玛咖,你可以拿过来代售,价格你自己标,如果你自己找到买家的话,你拖走就是了我们不收你任何费用。

在这个代售点,已经堆放了800吨由丽江各地的种植户们送过来的玛咖。

虽然农户们把玛咖干果降到了远远低于种植成本的价格,但是依然鲜有人问津。

一般来说,大概三斤到四斤玛咖鲜果能晒成一斤干果,这样算下来,和金龙家的每斤干果起码需要30元钱才能勉强保本,但是和金龙深知,现在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价钱。

比起和金龙,南溪村的和占军就要幸运很多。2015年,他把家里的玛咖从13亩扩到了20亩。同样是遇上了暴跌的行情,但至少他家有6亩地是在年初播种时就和一家专门从事玛咖种植和加工的企业签了协议,由这家企业提供种苗,鲜果以大约每斤20元的劳务费进行收购,每亩收购上限为260公斤,这样算下来,和占军家好歹有了31200元的收入,这让和占军能够基本保本。

实际上公司加农户也是丽江市政府一直在推广玛咖的过程中力推的模式,希望通过订单式的的生产增强单个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天在公司召开的一个小规模的见面会上,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国高提出,希望公司能够在今年继续和村里种植户的合作,最好还能扩大协议种植面积。

但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杨曜武非但没有接受扩大协议种植面积的请求,甚至直接提出要终止和村里所有散户的合作。

杨曜武这个听起来有些残酷的决定并非是一时兴起,一来是因为去年玛咖市场需求下降,公司的销售也下降了50%,公司今年打算将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万亩缩小至5000亩,二来是因为这几年市场大起大落,公司在跟散户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是伤透了脑筋。

杨曜武说,早在七八年前,公司就开始跟南溪村的种植户们订了玛咖委托种植协议,开始两年还运行平稳,但是随着玛咖行情一路看涨,村民们纷纷把协议地块里种出来的玛咖卖给肯出更高价钱的外来商贩,公司因此损失惨重。2014年公司的果实回收率只有30%。

《经济半小时》记者:2014年时候,您家交给他多少公斤?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村民和占军:五六亩地的才六百多一点,六百多公斤。不到,因为他们那时候都是合同签上,因为那个2004年比较火,我们都不想卖给他们,这个都是人之常情。

两年这么一折腾下来,杨曜武觉得和散户打交道成本太高,索性想放弃这一部分业务,只做大户。他也希望经过今年的调整,整个市场,无论是对玛咖的认识,还是价格,都能回归理性。

杨曜武:希望政府这边是对这个玛咖的整个从种植环节的一些基础条件的要求,到玛咖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些环节的把控,对品质的把控,可能要加大一些力度

实际上,这些工作丽江市政府并不是没有做。

云南省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班科长马白华介绍说,在2015年,丽江市制定了《丽江玛咖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也发布实施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玛咖干制品》,标志着丽江的玛咖质量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除此之外,2015年3月份,丽江市还出台了《关于下达2015年丽江玛咖种植面积指导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2015年全市玛咖种植指导面积建议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是最后实际的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44318亩,超过计划面积80%.

马白华:一个是引导形成一个合理的玛咖产品市场定价,然后促使整个产业实现理性回归,理性发展。二是集中到最适宜的区域种植,同时要适度控制规模。第三继续推行一种定单式的种植,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第四也是很关键的,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玛咖的一系列质量标准,更加突出质量,一定要走品质化的道路,我觉得这些都是核心的。

而实际上,近年经历过山车行情的中药材并非只有玛咖。同样是在云南,中药材三七在主产区文山,2009年-2012年的产量从4000多吨增加到不到7000吨,但2014年却超过了20000吨。而三七年正常用量仅7000-8000吨。

除了三七,另外一味中药材,铁皮石斛近年也是经历了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早年,由于野生铁皮石斛接近枯竭,价格一度高达万元,但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铁皮石斛鲜品的收购价约为每公斤600元,到了2012年则达到了1200元,短短一年价格翻了一番,但是到了2013年,价格便一路暴跌至200元,高达每亩15万元的种植成本,让几乎所有的种植户苦不堪言。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又是一年春耕时,和金龙去年租的150亩地已经到了期,今年,他在自己家里的30亩地里,又种上了土豆,也种下了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半小时观察:农产品价格何时不再坐过山车

记者在丽江看到的情景,和这些农民的遭遇、纠结,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不只是玛卡,近年来,包括石斛、螺旋藻,还有前些年的芦荟等等,许多特色农产品,都经历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让许许多多的种植户饱受伤害。其实在这些特色农产品坐上价格的过山车时,我们不难看到供与需之间的泡沫。也常常看到人为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甚至资本炒作的身影。这些,都大大扭曲了它本来的价值。要管好这个市场,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标准,需要商家规范经营诚实宣传,给它一个稳定健康的供需环境。从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当地政府已经组织力量,专项扶持产业发展。虽然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但对于这些高原特色农产品来说,未来还是会有更多的希望。愿他们的春耕,能再多一份从容。(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