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玉米新政落地后小麦政策是否跟进?

2016/4/8 11:03:35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3月28日是玉米行业十分重要的时间点,酝酿许久的玉米收购政策改革终于浮出水面,2016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我们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指出“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今年高层也提出供给侧改革,因此接下来的几年将是粮食政策改革集中时期,玉米是粮食中的“老大”,在政策改革积极推进的后面,也预示着小麦、稻米粮食政策改革也将慢慢展开。

从2007年起国家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而且连续数年提高临储收购价格,截至2014年临储收购价格一直保持稳中上涨,涨幅高达43%以上,国内玉米成为全球价格高地,结果出现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首先,近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2012年玉米产量突破2.0亿吨,超过稻谷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虽然2014年玉米出现小幅减产1.30%,但是2015年玉米再获丰收,产量达2.2亿吨以上,同比增长4.14%。其次,截至2015年10月底,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达50%以上,远远高于17%的国际警戒水平,自启动托市收购以来,玉米粮库库存再度攀升,截至目前玉米库存已达2.5亿吨的天量,有专家估算,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在250元左右,每年仅利息、仓储费用就高达500亿元以上。最后,由于国内外玉米倒挂价差悬殊很大,吸引进口玉米大量进入国内,2010年玉米进口从不足10万吨大幅增加到100万吨以上,2012年创下521万吨的历史记录,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玉米进口量也高达473万吨。近期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剧,国内外价差较大,收储和进口压力逐步增大,用粮企业经营困难突出,不利于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和农民持续增收。”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消息公布之后,作为第三大粮食作物的小麦,如何调整引起市场的关注,是效仿“玉米路线”还是走自己的“独立路线”,市场众说纷纭。

截至2015年6月底国内小麦库存在3316万吨,库存消费比在39%,库存供应整体处于过剩状态,但程度低于玉米。2015年度小麦产量在13018万吨,制粉需求仍缓慢增长,但是饲料用麦需求明显下降,预计2016年6月底小麦库存量在62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回升到45-50%,库存供大于求的矛盾预计增大。

小麦与玉米行业特点对比

近期一些业内的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领域也是重要方向。中国现在小麦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点,这就需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广轮作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可以看出,当前小麦托市政策带来的价格高企的矛盾更为突出一些,供需矛盾相对弱一些,因为供需之间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小麦累计涨幅较大,导致麦强粉弱格局矛盾凸出,下游难以消化,产业链发展明显受到了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小麦政策改革后期将在谨慎中展开,小麦最低保护价政策有望还将延续几年,但是收购和抛储政策预计将有所松动,实际上2015年托市收购量已经开始下降,这有助于解决前期过度收购的问题,减轻市场供需矛盾。考虑到小麦库存消费比的压力处于可控水平,而小麦是口粮作物,国家收购仍将是主体,像玉米那样推行“市场化收购”的时间点还未到,小麦现行保护价政策短期内继续延续,但预计最低收购价格会择机小幅下调,以此来缩小内外价差矛盾、理顺小麦与玉米的合理价差、减轻小麦与面粉矛盾等等。后期能否取消或替换成其他价格保护模式,取决于小麦种植的成本能否有效下降,包括土地流转、种植合作社等开展情况。笔者认为小麦政策走“独立路线”可能性较大,改革之路走的会比较慢和谨慎,但玉米改革过程中的收效较好的方法相信也会积极借鉴。(农产品期货网)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