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十二五”云南食品工业销售额超千亿元

2016/1/27 16:57:49 来源:云南网

食品工业是我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打造高原产业品牌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因总体消费环境处于长期低迷状态,食品工业行业整体业绩良莠不齐。但食品工业作为我省打造高原产业品牌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期间,我省食品工业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食品工业销售额从2010年的392亿元到2015年增长到1050亿元,以年平均22.52%的增长速度位居云南省行业前列。

一批影响全国的品牌正在浮出

“十二五”期间,云南的食品企业在竞争激烈市场中不断壮大,在规模化、聚集化上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如“昆明雪兰、勐海茶叶、昆明拓东调味食品”等一批具有全国市场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也出现如“伊利、双汇”等外省入驻云南的优秀食品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云南食品军团,取得不俗成绩。

云南省食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单位资产仅为0.76亿元,到了2014年,就已达到1.44亿元,资产增长89%。2010年,1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仅有50家,到了2014年就已经发展至174家;2010年,我省并无10亿元产值的企业,到了2014年已经发展至9家,且20亿元产值的企业有5家。

数据显示,2015年,云南食品行业啤酒产量实现105万吨;乳制品产量达到55万吨;茶叶2015产量实现36.5万吨,其中精制茶15万吨,排全国第一。此外,白酒、葡萄酒、蔗糖、食用油、肉类加工规模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食品行业发展亟待创新

回顾“十二五”期间,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形势之下,食品工业增速有所回落。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已经出现了食品“卖不动”的现象。对此,云南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郭福生表示,食品行业的发展依然随着国民经济的走势而变化,新常态下,食品行业需要调整转变经营结构。

郭福生介绍,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贷款困难,民间借贷利息高,使得企业融资困难,由此造成难以扩大生产,投资停滞的问题,这又进一步导致企业无利可图。同时,企业在产品创新上的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到位,行业研发投资不到销售额的1.5%。企业间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突出。如白酒、饮料、瓶装水、茶叶存在产品雷同问题,差异化发展不够。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云南食品行业已经到了需要探索新销售渠道的时候,市场也在不断倒逼企业进行创新和适应新形势,但目前我省还有很多企业没有适应电商销售的模式。”郭福生认为,“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是食品科技与食品经济的有机结合,食品企业是“互联网+”的载体和主体,借助互联网重构生产要素,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是食品企业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项目投产将成新增长点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当前创新是我省食品行业的最大不足,食品行业研发投资不到销售额的1.5%,低于其他产业。”郭福生表示,自我开发能力欠缺,产学研结合不到位是目前制约我省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三五”是调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阵痛期,“十二五”期间,杨林、七甸、宝丰、玉溪九龙、楚雄、大理啤酒等工业区是食品行业的增长的亮点。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大理50万吨啤酒、伊利10万吨乳制品、双汇5万吨肉类加工等大项目的投产,这将成为“十三五”的新增长点。他表示,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的规模和聚集度是发展的出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