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临汾:“私房美食”泛滥朋友圈 “熟人经济”还能走多远?

2015/12/24 9:39: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中国网山西 综合编辑 “自家生产,私房秘制”“所有原料皆为进口,健康卫生不含防腐剂”刚出炉的自制蛋糕,30分钟送货到家”……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成了“大厨们”施展拳脚的天地。自从毒面膜、假神水被相继曝光后,很多专职卖家又将目光投向自制食品,枣夹核桃、私房面包、牛肉丸子面等开始持续刷屏。

据了解,新《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首次对网络食品交易做出明确规定,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登记审查许可证。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新规”似乎对朋友圈热销的“私房美食”并不奏效,多数食品仍在“无证无照”流通,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消费者难买“放心”。

●探因:监管缺失易钻“空子”

“我闺蜜连饭都不会做,就在朋友圈跟风卖起了蛋糕。明明是跟着面包房的师傅学了几天手艺,还非要说自己得到了韩国名师的指点。”市民小吴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有同感。只要会点儿手艺,在朋友圈大肆营销自己的食品,就可以投身微商创业的行列,这门买卖起步的门槛着实太低了。

目前,自制食品还存在诸多乱象。家住向阳西路华远名邸的史女士总结:同一类型的食品,售价都不一样。拿枣夹核桃来说吧,从30元/袋到98元/袋不等,可优质大枣和核桃的市场价无非在15元/斤左右,这么一算,卖家还真是暴利。”自制食品市场实在太乱了,产品价格都是随口乱要价,质量也没多大保障。顾客要是真吃出问题,也不知道该上哪儿申诉。”

买家冲着朋友圈里那些看起来“干净,又有食欲”的图片而去,以为自己买到了“纯天然、无添加”的自制食品,可吃进肚子里的那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合格,许多人却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其实,多数自制食品说白了,就是产自“黑作坊”,真实面目不过是“三无食品”。卖家通过朋友圈把这些食品销售出去,不仅省去了开实体店的麻烦,还避开了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管,实则走上了一条“违法致富”的捷径。

“自制食品不办资质就售卖,本身就对顾客的健康不负责任。”山西某律师事务所的安律师说,关于网售食品的规定相对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商家的泛滥。若想彻底规范这一行业,必须加强监管,明确商户们的责任,出现食品质量问题要追溯源头。消费者也要具备维权意识,在购买时要慎重选择。此外,消费者通过微信进行消费,如果对方有真实的公司名称、具体地址,维权相对容易。如果只是朋友之间的买卖,那就属于私人交易,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将可能面临维权难、举证难。

●现象:自制食品仍在“裸卖”

细心的市民或许早就留意到,“熟人经济”的“风向”又变了。前几天还是“海外代购”的留学生,这几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学成归来”的糕点师。许多食品一旦被打上“自制”或是“私房”的标签,立马就能吸引不少网友的眼球,顺势在朋友圈爆红,以此给卖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我现在有224名好友,其中有六十多人在做微商。微商之中,又有一多半是在卖自制食品,从阿胶、蛋糕到火锅底料、牛肉丸子面、各种家常菜等应有尽有。”家住青狮南街贡家胡同的牟琴说,这些卖家在朋友圈大肆营销,往往会配上一些令人垂涎的美食图片,并实时播报当天的制作和销售情况,再三强调自己加工的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所用食材皆为精挑细选。

想要购买自制食品也很简单,顾客只需提前通过微信预约,便可在预定的时间内收到送上门的食品。记者通过微信好友购买了阿胶、蛋糕、火锅底料等,发现这些食品的售价远远高于市场价。根据自身特质,有的食品使用了真空包装,有的被单独放置在精美的包装盒内,但它们的共性都是“三无”。包装盒里里外外都找不到有关食品的说明,既没有成分参考,也没有食用期限。

卖家可以在朋友圈“现场直播”制作流程,为何却不愿透露具体使用了哪些原材料呢?记者随即联系了这几位好友,他们均表示这些内容会涉及到秘方,没有必要告知顾客。而且这些食品都是现做现卖,顾客也不用担心过期变质的问题。记者进而了解到,驻扎在朋友圈的多数卖家并没有依规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甚至没有营业执照。

●担忧:仅靠“良心”难买心安

多数卖家总喜欢标榜自己的食品是如何安全卫生,如何让顾客放心。事实上,顾客真的能放心吗?之前在多个城市“大火”的古方黑糖,每天都在朋友圈播报顾客的好评。当“好事”的顾客拿着这一“爆款”送去检验后,竟然查出25克的红糖中药用雌激素雌二醇的最高含量达人体正常值的1000倍,长期使用会诱发各种疾病。

“黑糖事件”遭到曝光后,自制食品的安全性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记者以买家身份“打探”卖家的情况后,专做枣夹干果系列产品的卖家“小紫风情”明显不淡定了。记者询问枣夹核桃的价格时,卖家表示新疆大枣内夹两颗核桃一斤装零卖85元一斤。如果是代理拿价为50元一斤,十包起拿货。提及产品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时,卖家则理直气壮地回应:要是办下这些证,售价就不可能这么低了。如有资质,产品要经过的流程就多了,还得雇工人,生产成本必定增加。”但记者追问有关售后的问题时,卖家却避而不谈。

据知情人王女士反映,她的一位好友就是生产枣夹核桃并代卖自制面包。而这创业资金不过几百元就能搞定,一台真空塑封机、专用的枣夹核桃包装袋、几把剪刀,然后去水果市场批发枣、核桃等干果,便可在自家茶几上进行生产。没有任何消毒设备,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经过任何部门检验就直接推向市场,如此随意的加工生产令她十分反感,同时感到深深的担忧。

经常在微信淘美食的乔娜一次偶然发现,令她对自制食品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位做蛋糕的卖家所用水果全是本地批发,却欺骗顾客说是海南空运。她在发送制作工序时,还常常配图以证明她使用的是进口奶油和特仑苏牛奶。可仔细对照那些图片后,我竟留意到她用来用去的总是那几个空瓶,只不过摆放位置不同罢了。”乔娜无奈地说,顾客又没法现场监工,制作过程和使用的原材料是不是真的令人放心,关键还得看卖家的良心。”

●对策:趋于正规才能长远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一些自制食品的口味确实不错,值得长期购买。卖家们若能规范发展,对买卖双方都是一种保护。那么,微信朋友圈的“私房美食”该如何监管?

12月17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依据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在实体门店经营的同时通过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供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施设备,供许可机关审查。无实体门店经营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固定的 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视同食品经营场所,并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供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施设备,供许可机关审查。

“在朋友圈经营自制美食的商家应具备符合固定的生产场地,具备相应登记条件后,应当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合法证照后,才能进行商品生产销售。”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商家们若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走向正规化道路。在证件齐全的情况下开店,既能提高信誉,也能保护消费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上销售食品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如不能提供经营者具体信息须担责。当这一《办法》正式实施后,可以进一步监管这些无证商家。”该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们,对于没有资质的微店务必谨慎购买,只有提高自身的安全消费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三无食品”的发展。

此外,应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一旦遇上食品安全问题,或得悉“黑作坊”的具体地址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者 李静 祁欣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