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无证自制仍在热卖?

2015/10/10 11:11:15 来源:食品商务网

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对网络食品交易中的经营者、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行为都做出了明确规范,法律对匿名售卖土特产、自制食品、朋友圈卖私房菜等行为都有限制,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已经实施一周的法律法规,究竟有没有得到具体执行,对网络食品的经营有没有产生影响呢?答案是:没有!无证自制仍在热卖,生意并没有受到新法影响!

平台网站:过半受访者无证经营

记者随机暗访了销量靠前的15家自制食品店,只有2家提供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照片,8名卖家表示无食品流通许可证,还有5名卖家未予回应。

在一家出售自制蔓越莓曲奇饼干食品店内,声称“无添加剂”、“纯手工”、“孕妇和宝宝零食”,引来了不少买家追捧。卖家告诉记者,产品是在自己家里制作的,做的过程如同自家做吃的一样,还附上了几张制作过程图片。然而,当记者询问卖家是否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时,该卖家却表示“还没办下来,正在办理中”。

在其他几家自制食品网店里,记者也发现同样的问题。记者一问起是否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卖家要么表示没有,要么表示“正在办”。

朋友圈叫嚣:有证的就不叫自制食品

记者昨日登录一购物网站,输入“自制食品”搜索后发现很多自制的糕点、腌制菜品等仍然销量不错,在一家售卖蛋黄酥、自制腌制菜品的店里,记者并没有找到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而在蛋黄酥的商品详情里,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厂名、厂址、厂家联系方式、配料表、储藏方法、保质期等信息均为空白,只标明了产地为成都市。在另一家售卖自制牛肉等产品的网店里,店主也称没有许可证,但表示商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没有问题的才会上架。

网上售卖的食品仍然提供不了许可证,不少商家甚至称“有证的就不叫自制食品”了, 这一现象在微信朋友圈则更为普遍。一名在微信上售卖化妆品和食品的女士表示,生意并没有受到新法影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