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扶沟中原菜篮子转出增收新格局

2015/5/17 8:27:01 来源:网易

本报讯 (记者卢松通讯员张秋莲)如今,有“中原菜篮子”美誉的扶沟县的蔬菜生产,正经历一场由传统方式到现代化方式的转变。

扶沟县曹里乡“绿橄榄蔬菜园区”内,一排排日光温室和巨型蔬菜大棚整齐划一,4个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内,快要上市的西红柿生机盎然,硕果累累。“西红柿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品质好、果实大、色泽鲜艳,秧苗病虫害少,今年一座西红柿大棚能收入1万多元。”5月16日,绿橄榄蔬菜园区负责人张俊铭见到记者时高兴地说。

绿橄榄蔬菜园区占地1000多亩,定位现代化蔬菜园区,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技术顾问,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引入蔬菜生产中。近两年,曹里乡蔬菜种植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次不断提升,像绿橄榄蔬菜园区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唱起了“主角”。

“曹里乡蔬菜生产正发生悄然变化,由朴素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的模式迈进。”曹里乡党委书记谢广魁告诉记者,原来三五里一两个白色大棚,现在多是规划科学的蔬菜园区;原来种“大路菜”,现在种稀有高端菜;原来都是自学成才土专家,现在争相联系省、市大专家。“曹里乡现有蔬菜种植面积22000多亩,园区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就有4个,每年仅蔬菜一项就为全乡农民人均增收2200多元。”

曹里乡蔬菜生产连续五年荣获全县一类乡镇,是扶沟县蔬菜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把扶沟“中原菜篮子”这个品牌叫得更响,近年来扶沟县不断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元素,推动蔬菜生产提档升级。

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占地500亩,仅品种培育和展示大棚就有20个。研究院生产经理马强介绍,研究院是世界先进蔬菜种子的“集中营”和“擂台场”。不仅国内科研院所和蔬菜种子公司,就连美国圣尼斯公司、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国际有名的蔬菜种子公司,都把一流的蔬菜品种放到基地试种,试种3年成熟后才在扶沟和全省推广。

“扶沟县每年都选育出几十个先进的蔬菜品种,示范带动全省蔬菜品种的更新和改良。”扶沟县蔬菜局局长陈发忠坦言,以前各地种蔬菜打“价格战”,现在则拼“技术战”。

种出了好菜,还得会吆喝。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梅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福梅园”品牌,贴牌蔬菜不仅畅销多个大型超市,价格也比普通蔬菜高,合作社社员每年能多挣一万多元。扶沟县持续引导菜农提升蔬菜的档次和附加值,由卖蔬菜转向卖“品牌”。仅去年,扶沟县就拿出12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和支持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目前,扶沟县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共有38个。其中,“扶沟蔬菜”商标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评为“中国果菜产业十大驰名品牌”。

最近,扶沟县政府更是与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一亩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扶沟试验“互联网+蔬菜”的融合创新销售模式。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扶沟蔬菜产业将“飞”向更高平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扶沟县委书记卢伟说,扶沟县将继续依托科技支撑,加快转型步伐,打好“蔬菜”这张牌,带领更多农民发家致富。12

作者:卢松张秋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