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要“快检”更要“快监”

2014/11/14 10:46:5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大白菜喷甲醛保鲜、韭菜喷蓝矾图“卖相”……原本用于工业的化学原料曾一度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对“舌尖上的安全”热议。为提高省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确保群众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1月4日起进驻各大超市开展食品免费快检工作。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民众对食品安全超级“敏感”。但动辄几千上万元的检测费让人望而却步,无疑成为打击食品犯罪的羁绊之一。而“快检”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及时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食品,帮助消费者降低食用风险,成为监管食品安全的又一利器。

不过,快检技术在受到热捧之时,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现有立法明确规定,快速检测的结论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仅可以依据快速检测结果采取“扣押、封存”等行政强制措施。换句话说,快速检测技术只能作为一个发现问题的手段,不具有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证据效力。

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地方的监管以“事后诸葛亮”面目出现,坐在办公室等着送检产品。而民众需要的是,相关工作人员能抽出更多时间,不仅明察,更要暗访;不仅按流程、讲规范,更要善于捕捉蛛丝马迹不放手、一查到底。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驻各大超市开展食品免费快检工作,主动贴近百姓,为食药市场保驾护航,是一个好举措。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覆盖全过程的动态监测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但是,“快检”毕竟数量有限、人员有限,而且“快检”属于食品安全的末端监测和监管,如果能够和源头、中间流通的监管相结合,形成食品安全“组合拳式监管”,则食品安全监管更全面、更有力。

网友“小兵8004”在食品伙伴网上说,食药部门对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较大影响,事前监管不到位的部门,要坚决问责。这样,食药监督管理部门才能真正扮演好“食品安全大门卫士”的角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