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奶粉摊派门”是谁理解错误?

2014/6/18 17:53:42 来源:荆楚网

继娃哈哈被曝出强制员工购买临期奶粉后,光明乳业也卷入“强制员工买奶粉”的漩涡中。而光明乳业发表声明回应称,公司没有强行摊派的销售政策,“初步调查该产品有员工推广奖励政策,个别区域销售人员在执行中错误理解并执行。”(6月17日《北京晨报》)

不可否认,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质量安全的进步有目共睹。政策的频频给力,让乐观人士预计,国产奶粉“重回春天”恐怕不远了。此时,频频曝出的“奶粉摊派门”,是国产奶粉不可多得的机遇,成功与否在于奶企的态度。“理解错误”不能一说了之,一定要寻根问底,追本溯源,方能扭危为安,重展国产奶粉自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销售苦,已为人所共知。但再苦不能如此短视。国产奶粉要逐渐打消公众顾虑,需要的是产业链上下各相关主体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以及独立、透明、公正的监管。我国每年有1600万新生儿,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奶粉市场。尽管兼并重组有助于国产奶粉重新振兴,但消费者才是市场的决定力量。挽回消费者的“芳心”,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缺一不可。“摊派门”既是基层理解错误,不如借此时机,一查到底,指令在哪一层出了问题?明明白白道出事情始末,是重建公信力良好时机。

辩证法中,危中有机。“摊派门”对于复兴中的国产奶粉,是一个巨大的危,反过来也是一个机遇。细想之下,国产奶粉已错失太多良机。当年,洋奶粉频频曝出质量问题,消费者花高价却没有买到好奶粉,这本又是国产奶粉的一个机会。可孰料到,国产奶粉又陷到标准之争中,跟在洋奶粉后面出质量问题。可以说,国内奶企信誉,向来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可国产奶粉没抓住“机”,也不能扭危为安,反而将机遇整成危难,危难变成大危难,直至公信力降至“冰点”。

要知道,中国的奶粉跟中国的慈善一样,再也伤不起了。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危机,除了扎扎实实地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确保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更要提高监管的公开透明程度。勇敢面对每一个错误,一步一个脚印,用诚信、良心、进步逐渐赢得一度远离的公信,才能赢来国产奶粉真正的“春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