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兰州:散装食品超市有“身份” 批发市场“黑户”多

2014/3/4 14:58:31 来源:兰州晚报

  每日甘肃网-兰州晚报讯(记者杜志超/文 赵庭那/图)3月3日,本报“3·15晚报在行动帮助你维权”行动正式起航,行动启动当天,本报三路维权方式(见文后)便接到市民反映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难心事、烦心事。网友“桃之夭夭”发来邮件,“同样的干果,为什么在超市和批发市场的身份不一样呢?超市内‘身份信息’一目了然,批发市场却变成了‘黑户’。”

  3月3日,记者首先走访了市内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内的散装食品除了对应的品名外,厂家合格证、进货日期等相关信息一应俱全。

  在广场附近的北京华联生活超市内记者看到,只要是散装食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标签,除了印有食品名称、配料、贮存条件、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外,食药部门还特意用红色字体提醒消费者购买时留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除了一品一签之外,在西关亚欧超市果蔬销售专区、超市现场加工食品专区,记者看到,每个专柜上都放有一块醒目的公示牌,上面清楚地写着“本柜食品进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的字样。在凉菜、自制面点区记者看到,在售的凉菜和面点制品除了标有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外,产品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也进行了公示。

  超市散装食品监管到位,身份信息清晰。那么,农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又如何呢?绿色市场作为我市生鲜、海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是市民购买水产品的首选市场。然而这里的散装水产品俨然成了“黑户”,根本看不到任何标识标签。装带鱼的箱子上竟然写着小黄花鱼,鱿鱼、冻虾更是随意地放在纸盒子内,未加任何遮挡,完全暴露在露天环境中。

  在小西湖义乌商贸城负一楼的散装食品、小食品销售卖场内,记者看到,多数商家销售的散装食品不仅没有任何标识标签,葡萄干、果脯、柿子饼等无壳食品更是直接裸露地摆在玻璃格档内,上面不加任何遮挡。“放心,我们的干果都是年后刚进的,很新鲜,不信你尝尝。”对于记者询问干果的生产、出厂时间,一位商户却如此搪塞。在靠近门口的一家干果摊,“开心果和巴旦木是哪里产的?”“还能是哪里,新疆呗。”商户说。

  “好一点的用玻璃器皿进行密封,不好的直接放在白色的塑料桶内。”这是走访菜市场时记者发现的,几乎所有市场内销售咸菜的商贩都采用这样的储存、销售方式。“咸菜盐多,买回去放个两三个月不成问题,配料也就是咸盐和辣椒。”定西路市场内的一位商户说。然而单凭商户的简单介绍,消费者很难知道咸菜内到底添加了什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