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是谁逼“疯”了奶价?

2013/12/31 9:43:43 来源:宁夏日报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部分乳制品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牛奶似乎成了最有争议的食品之一。然而,因其营养价值高,人们的生活似乎很难远离牛奶产品。在2013年末,因为价格疯涨,牛奶再次成为市场热点。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3年乳业的话,最贴切的莫过于“涨”字。从下半年开始,牛奶越来越贵,1元多的袋装牛奶逐渐难觅身影,“2元奶”渐占主流。

奶价为什么会涨?奶价还会不会降?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与人员。

奶价还没涨到位

“牛奶涨价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而且价格还会继续涨,涨到养殖户、乳品企业能够正常生存。”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淑铭表示。

他告诉记者,宁夏现在的原料奶价格为5元/公斤左右,而3年前却是3.2元/公斤左右,“原料奶涨了近60%,乳企不涨价,又要维持生存,那样生产的牛奶还是牛奶吗?”可见,上游的原料奶涨价是乳企提价的主要原因。

涨价的不只是原料奶。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在上涨;企业的人工、运输、包装材料、进店门槛费等等都在持续上涨,企业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据介绍,乳品的生产成本比过去涨了近70%。“前端成本投入不断上涨,终端产品价格必然随之上涨。”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目前1公斤原奶5元来计算,半斤装纯牛奶的原料奶价格是1.25元,加上人工费、运输费、检测费、包装材料费、广告费等,半斤纯牛奶的成本就达2.45元。

“如果始终不涨价,利润不断压缩,乃至没有。企业要存活、要发展,就会出问题。”赵淑铭表示,之前国家严控牛奶涨价,但是今年“奶荒”问题凸显,迫使牛奶涨价。据了解,各奶企对涨价原因无一例外来自“奶荒”导致的成本上涨压力。

“奶荒”为何如此突出

据介绍,散养奶农大量退出,国内奶牛存栏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由于饲养成本上涨,散养奶农养殖利润越来越小;近几年,不断暴露的奶产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奶农的信心;资金、技术、疫情等各种风险,让散户心生恐惧……面对奶产业“雾里看花”般的前景,奶农纷纷退出养殖“舞台”。

同时,由于今年上半年局部地区动物疫情的影响,淘汰奶牛数量明显。存栏量下降,也直接导致原奶产量减少。

有关畜牧专家给记者算了笔账,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我区2013年全年奶牛存栏52万头,按照50%的产奶牛,平均单产6吨计算,一年全区奶产量156万吨,一天奶产量4200多吨。

据记者了解,宁夏所有企业按80%的生产能力计算,一天原奶的需求量在4000吨左右,而目前其每天的收奶量只有2000吨-2300吨。剩下的原奶何处去了,不得而知。

除去以上种种因素,业内人士称,“奶贩子”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是造成“奶荒”的根本因素。据了解,目前企业收购原奶价格为每公斤5元,可养殖园区只能拿到4元左右,到了养殖户手中仅3.3元至3.5元,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钱被“奶贩子”白白拿走。

近年来,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一直在向有关各方反映和呼吁取缔“奶贩子”,加强监管,还市场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却一直未能受到重视,甚至被武断地指责为不懂市场。

“此次牛奶全国涨价是必然的。但如何保证将涨价利润空间反馈给奶农,使之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尽快让我区奶牛养殖存栏量恢复到一定程度,保证奶价平稳,是政府和行业应该真正努力的方向。”赵淑铭表示。(记者 张瑛 洪琦 张向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