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卧底满记甜品 卫生脏乱差还用转基因豆腐(2)

2013/5/3 9:57:20 来源:城市信报

  记者第一天上班报到时,工厂只发了一件白色的上衣和一条黑色的裤子。一套工装里本还有一双胶鞋,可是由于没有适合记者的,负责人让记者穿着鞋套下车间。鞋套是蓝色的一次性鞋套,相比于及膝的胶鞋,密封效果并不好。特别是车间内部的地面潮湿,鞋套很快就会浸湿破裂,记者不得不频繁更换鞋套,在车间内经常会见到穿着便装的人进出。

  事实上,按照车间内张贴的《生产人员卫生及培训管理制度》规定,每名员工要发放两套工作服。但是新入职的员工每人只领到了一套工作服。接触食品,工作服1天就会很脏,特别是袖口位置和胸口位置,很容易沾上各种原料,脏了之后怎么处理呢?每个更衣室内都有一个白色的圆桶,据老员工介绍,每天穿过的工作服都要扔到里面。但是记者注意了一下,工人下班更衣时,基本没人动过圆桶。如果衣服不是很脏,工人会将衣服放进自己的柜子里,如果很脏,他们会将工作服挂在墙上的挂钩上。待下午上班或者第二天上班时接着穿。“都是吃的,又不是什么脏东西,多穿几天也没事。”记者问起其他工人时,对方如此回答。

  在工厂里,按照流程,工人进入车间前,需要穿工作服,戴头套和口罩。除了着装要求之外,工人还需要消毒,首先是用消毒液洗手,然后踏入脚踏池,对胶鞋消毒,最后是进入风淋间,利用风力吹去身上散落的毛发、灰尘等。但是这些规定由于缺乏监督,工人在执行时往往是能省则省,特别是消毒方面。主要体现在工人不用消毒液洗手,在脚踏池内一踩而过,浸泡时间没有达到30秒,再就是“拒绝”风淋。前两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拒绝”风淋则是个技术活,记者也是无意间发现的。

  记者上班的第二天,跟随老员工进车间。风淋间前后有两个门,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单向出入。从入口进入到风淋间,关上门,风淋间会自动工作,风口喷出强风。十秒钟左右,风淋结束。这时候才能打开出口的门离开。这是第一天进车间时培训的流程。但是到了此时,为了省掉这10秒钟的时间,老员工传授了记者一个法子。只见他先打开门进去,让记者跟在后面,入口的门别关上,然后他打开了出口的门,再让记者跟着从出口出去。同时,该老员工还“指点”说:“只要两扇门别同时关上,风淋间就没用了。其实一个人也能操作,只要你走得快,入口门没关上的时候,你打开出口门就行。”

  工人对于消毒、风淋的不重视,容易带来卫生隐患。事实上,车间每天晚上下班时都要集体打扫卫生,夜间还有紫外线灯照射。这些手段对于细菌、微生物或许有杀灭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昆虫效果有限。记者曾经在车间内多次看到蜘蛛,一次是在双皮奶车间角落的不锈钢桌下面,一次是在风淋间的门口。两次发现的蜘蛛有成人的大拇指甲盖那么大,黑灰色。第一次发现时,记者将蜘蛛用纸巾捏住,扔进了垃圾桶。第二次,蜘蛛则是沿着窗台爬开了。

  记者将车间内发现蜘蛛的情况反映给了双皮奶车间的组长,组长平静地说,这很正常,“不光是蜘蛛,长蜈蚣都有”。组长介绍,就在双皮奶车间里,经常有蜈蚣出没。就没法消灭吗?面对记者的问题,组长解释说,“目前还没人管这个”。同时组长称,食品厂里都是食物,有虫子出没也正常,不过车间对于大肠杆菌等问题很重视,虫子问题则显得无足轻重。

  与卫生问题伴生的,是房间功能混乱,物资胡乱堆放的状况。在包装物消毒间里,除了各种塑料袋、碗、刀叉之外,还有一摞摞的袋装白糖、西米等。工人取糖时,将30斤重的袋子划开,抱起来,倒进桶里。操作稍有不慎,容易将糖撒到地上,这个房间在下班时是没人清扫的,仅依靠房顶上的紫外线灯杀菌,面对昆虫时明显不够。到了夜间,地上撒的白糖颗粒,或许就成了昆虫的美餐。


  差


  在车间里,一副手套往往能用半天,一般是中午吃饭或者晚上下班回家时,工人将手套脱下来,扔进垃圾箱。一次性手套到底该怎么用,什么时候该换?没有人知道。


  在记者将黑糯米分袋灌装时,会有员工放下手头的活走过来,拿过记者手中的铲子,挖起黑糯米就吃两口,吃完后将铲子扔进盆里,同时跟记者解释说:“早上没吃饭,饿了。”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油


  作为食品加工厂,工人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是对卫生的重要保证,可是不论在满记甜品门店还是供货工厂,由于操作不规范,一次性手套俨然成了一种形式。记者在进入车间后,有老员工带新人。在车间里,记者首先接触的是制作黑糯米的工作。戴上手套后,记者跟着老员工先从蒸炉里搬出一盘盘蒸好的黑糯米,倒进铁盆里,拿木勺搅拌。然后又将黑糯米分成小包装,拿铲子往塑料袋里装。分装完之后,记者需要将盆子在水池边洗出来,最后要拿着笤帚洗地面,整个过程下来半天的时间,老员工只用了一副手套。


  与黑糯米车间一墙之隔的是双皮奶的生产车间。与黑糯米相比,双皮奶的手套“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双皮奶在制作时,先是配料,工人戴着手套,用拖车从仓库拉来鸡蛋、牛奶等原料,然后将鸡蛋一个个打进铁桶里,再拿刀将牛奶外包装划开,一包包地往桶里倒。其他的原料相继混合好后,经过搅拌,就可以装碗了。此时,桶里的混合原料液已经有70多厘米深。工人事先在桌子上摆好铁盘,每个铁盘上又摆了15个塑料碗。装碗时,工人拿着一个普通的大号塑料凉杯,从桶里舀出满满一杯混合原液,然后将铁盘里的碗逐个倒满。一杯原液大概可以倒8个碗,倒完后再从桶中舀。期间,沾在凉杯外壁的原液沿着杯底,滴得到处都是。在整个装碗过程中,让记者感到震惊的是,工人握着凉杯,直接伸到桶里去舀原液,手经常伸进原液里,虽然手上戴着一次性手套,但是这手套又能干净多少呢?

  在车间里,一副手套往往能用半天,一般是中午吃饭或者晚上下班回家时,工人将手套脱下来,扔进垃圾箱。一次性手套到底该怎么用,什么时候该换?没有人知道。事实上,公司制度提出了开始工作前、处理食物前、处理弄污的设备后、处理废物后等共9项需要重新洗手、消毒,使用一次性手套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监督,规定难以落实到实处。

  在车间,甜品出炉的频率很快。在黑糯米车间,每天要出50多盘、共300多斤。在双皮奶车间,每天的出货量更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会有技术员到处巡视,同时通过试吃刚出炉的产品来判断其质量。黑糯米在大盆里搅拌时,技术员会拿着铲子在黑糯米中翻来翻去地看,然后从工作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一次性塑料勺(与门店上供顾客使用的是同一种),直接在大盆里挖了半勺黑糯米尝尝,如果满意,就点点头,转身来到水龙头前将塑料勺用清水冲了冲,甩了甩,重新装回工作服的口袋里,去往下一个车间。直接入口的一次性塑料勺循环使用,中间过程没有经过消毒,只是简单地用水冲洗。

  在记者将黑糯米分袋灌装时,会有员工放下手头的活走过来,拿过记者手中的铲子,挖起黑糯米就吃两口,吃完后将铲子扔进盆里,同时跟记者解释说:“早上没吃饭,饿了。”

  满记甜品有自己独特的生产销售链。工厂按照门店的订单量,生产成品、半成品,然后运到门店后,经过加热、调配,就可以端上顾客的餐桌。不可否认,满记甜品所使用的原料,多是品牌产品,比如光明牛奶、雀巢奶油、罗拔臣鱼胶粉,以及国外进口的水果罐头,但是其中也有容易引起消费者顾虑的原料,比如转基因原料。

  在车间储藏室的角落里,有几箱豆油。箱体上注明是“大豆油,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有工人进到储藏室,打开箱子,拎出了4桶豆油放到拖车上,推进了车间。甜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加豆油吗?该工人告诉记者,豆油是用来炸核桃仁的。在车间里,生核桃经过油炸后,会单独包装,运至门店。根据顾客需要,添加到甜品中。将核桃仁淋在双皮奶上,就是“核桃仁双皮奶”。记者的暗访揭开了真相,核桃仁双皮奶的原料,除了牛奶、白糖、鸡蛋,事实上还有蛋清液成品、奶油和醋。而且核桃仁也是经过转基因大豆油炸过的。如市民所料,其中确实有“猫腻”。“不管怎么说,用了一点也是用,应该标注出来,供消费者选择。”这是一位消费者的看法。

  根据农业部2004年修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虽然转基因大豆油并非满记甜品的直接产品,而是产品原料,但是按照规定,它同样应该标示出来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文/图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