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适量饮酒 有益健康

2013/3/19 13:22:36 来源:食品科技网

白酒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从产生伊始,白酒就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社交、情感和健康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白酒(纯粮固态,下同)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与其他国家的蒸馏酒相比,中国白酒风格独特,酒色晶莹剔透、香气馥郁纯净、口感醇厚柔绵[[i]]。

中国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醇、酸、酯、醛、酚、芳香族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少量成分,这些少量成分的总含量仅占1%~2%,各成分含量配比差异对白酒的风味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同时,正是白酒中富含的这些成分构建了中国白酒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1 白酒健康溯源

《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宫廷便设“食医”掌管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其中六饮即水、浆、醴、酒、酱、酏(浆,以料汁为之,是一种微酸的酒类饮料;醴,为一种薄酒,曲少米多,一宿而熟,味稍甜;凉,以糗饭加水及冰制成的冷饮;医,煮粥而加酒后酿成的饮料,清于醴;酏,更薄于“医”的饮料),可见酒的医疗保健功效在2000多年前便被世人认知[[ii]]。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一直用白酒来解疲劳、提精神、祛寒镇痛、强身健体的传统。战国《黄帝内经•素问》说:“酒类、用以治病”;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称酒为“百药之长”;东晋张湛《养生要集》曰:“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唐代“药王”孙思邈对酒有“少饮,和血益气,壮身御寒,避邪延秽”和“作酒服,佳于丸散,善而易服,流行迅速”之说;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评价酒能“通血脉,厚肠道,润皮肤,散湿气,消爱息怒,宣言畅意”;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多处关于白酒效用的记载,如“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适量饮酒可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烧酒,其味辛泄,升阳发热,其性燥热,胜湿祛寒,故能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等;清朝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有云:“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中多次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了酒[[iii]]。《易经》需卦“九五”的“爻辞”说:“需于酒食,贞吉。”意思是酒与其他食物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是中正祥和、德泽万民的完美象征。《易经》坎卦“六四”的“爻辞”说:“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即把酒看作正大光明、坚强刚毅、坦诚来往、克服困难、避免灾祸之吉祥物。《易经》还把酒当作富足吉祥、荣禄临身的写照,有句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又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即在《易经》看来,如果没有酒食,人就会陷于贫困,酒与富足紧密相联,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另外,《易经》还有云:“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酒成为神圣之物、高贵庄严、亨通畅达的化身;“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酒化身诚意厚笃、美好愿望的信物。可见,从很早的时候开始,酒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医学古籍记载:白酒,味甘、辛;性热。入心、脾经,具有畅通血脉,活血祛淤,祛风散寒,消冷饮,除胃寒,健脾胃,矫味矫臭的功效,还能引药上行,助药力、行药势、振精神。对适量饮用白酒,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一观点的认同,丰富了我国的酒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人们对白酒医疗保健功效的认知,丰富了我国的酒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2 中国白酒与中草药保健共性

从中国白酒微量成分来看,有机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其中有些成分属于功能性保健因子。白酒中的这些功能性成分来自自然发酵,与中药材均为天地同醸,都有同归自然的属性,仅选取57味中药材比较如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