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没品”的吉野家怎能烧出良心饭?

2013/3/16 13:37:03 来源:广州日报

  “良心品质”是吉野家网站上的宣传词,但当记者以应聘者身份进入吉野家的几家店面后,却发现有的分店,在米饭过了要求的废弃时间后,再次出售;有的店员,直接用汤碗喝水,并未清洗便用于盛汤给顾客;店内的碗具、筷子、托盘也未按要求清洗、消毒……(3月15日《京华时报》)

   一个常常把良心品质挂在嘴边的洋快餐,为何如此名不副实?吉野家的“沉沦”再次说明了两个道理:

   其一,在利益驱动下,不少餐饮企业的良心是靠不住的,是没有动力自我约束的,吉野家就是一例,这样一个大企业,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在中国市场这么火,结果却做出一些类似鸡鸣狗盗的事情,与其说可悲不如说可恨。

   其二,监管仍需加强。发现吉野家有问题的是卧底记者,这样的工作本来应该由监管部门来做,监管部门有责任对餐企进行高密度的检查。有吉野家门店洗碗工坦言,“只有领导来检查时才用一下消毒池和漂洗池。”更有员工不讳言:“消毒都是做给防疫站的人看的。你要记住,要速度,不用太干净。”这样的监管明显是名义上的检查,实质上的走马观花,可谓“认认真真走过场”。

   最近,国家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受关注和好评,这一组建使原来的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可以减少以往分段监督的漏洞。不过正如有学者所称,谁来管和怎么管解决了,但是,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管到位还是执行力度的问题,这是监管最终生效的关键因素。换言之,如果监管部门不作为或者不够作为的话,食品安全仍然只是梦想。

   一言以蔽之,遏制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就得给经营者添加道德血液,但是道德血液不是天生的,这就需要强化监管。问题是,一些监管部门常常不作为,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二是对违法企业和不作为的监管部门依法惩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