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酱油醋卷入塑化剂风波 标准漏洞几时休?

2012/12/24 17:58:50 来源:食品商务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酒的塑化剂事件还未落,酱油醋也被卷入到塑化剂风波中。近日,微博认证身份为“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龚也长爆料,“食用酱油,醋,饮料里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一语道出,舆论哗然。

    酱油醋卷入塑化剂风波

    针对互联网上关于"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问题"的传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随机采购了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应急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异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将继续跟踪监测,同时提醒,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检测结果,攻破了酱油、醋等调味食品塑化剂超标的谣言。但对于之前民众一直疑惑的白酒塑化剂超标问题,相关部门至今没有官方权威的信息发布。

    塑化剂两套标准相矛盾

    据悉,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2011]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了[2011]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一规定要比[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酱油、醋等调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是否超标?这两个问题还需相关监管机构的检测,给迷雾中的消费者一个权威的说法。

    标准漏洞几时休?

    标准漏洞再次成为了企业行业的“挡箭牌”。 近年来,标准上的漏洞纷纷成为了企业的挡箭牌,而最终躲避了法律的制裁。标准上的一个微小漏洞,到了食品安全上则会变成一个“无底洞”,而这个“无底洞”并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为标准的漏洞,地沟油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百姓的餐桌;因为标准的漏洞,茶叶农药残留至今仍是个谜;因为检测标准的漏洞,毒胶囊大肆的流淌于保健品市场;因为标准的漏洞,政府无法光明正大道德将致癌辛拉面下架……标准上的漏洞,变成了无良产家商家得以横行的最佳“挡箭牌”,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事件只能“哑口无言”。

    比起食品安全,标准上的漏洞更加刺激消费者的神经。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的完善相关标准,不要每曝光一次食品安全,都以标准做终结。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完善相关标准,以避免执法中的尴尬。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