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一举多效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2/5/29 17:36:17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财政日前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改善产地初加工条件。对此,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对项目的基本原则、奖补标准、程序方法等作了规定。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要包括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环节。通过财政奖励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增加供给、稳定价格、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等一举多效的目标。

  多年来,由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行完成的比重超过农产品产量的一半,有的品种甚至高达80%以上。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供给波动。据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至11%、15%至20%、15%至20%和20%至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大量的产后损失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带来了压力。特别是产后损失大的农产品主产区,多为我国中西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的地区,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副局长文玉杰说,新疆特色农产品尤其是优质林果产品已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环节的滞后,使得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尤其是鲜食果蔬的损失率更高达20%。随着国家补助项目的启动,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也为农民带来福祉,农产品均衡上市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当前产地初加工比较分散,大部分为农民个体去完成,多数农户没有条件应用新技术,纯依靠传统、原始的加工方法和储存方法无法应对,损失在所难免。加之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决定了加工储藏设施使用的季节性。

  按照规定,每个农户每年申请建设的奖补设施不超过2座,每个专业合作社申请建设的奖补设施不超过5座。今年重点奖补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制干等7类设施,设施造价的30%由中央财政的奖补资金承担。

  农产品初加工补助也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机遇。农业专家指出,要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既重视发挥产地初加工在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商品化率方面的作用,也要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方面的作用,加快形成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实现补助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农业部组织专家编制了《项目奖补设施技术方案》,对各类设施的技术特性、技术参数、技术图纸和验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组织开发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各级管理部门全面了解每座奖补设施的有关信息,实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