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年货变化折射社会变迁 盒装年夜饭受追捧

2012/1/22 14:57:41 来源:工人日报

  重庆市民俗学会会长余云华称,每个年代年货都有新的定义,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到了今天,单纯物质上的年货已经不再被特别需求,人们比较倾注于精神上的意义

  春节前夕,人们把对“家”、“团圆”的爱意倾注于诸多礼节、仪式,置办年货成了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水果杂糖,到当今最具创意的DIY手工年货、3D年画,有着浓厚时代色彩的年货演变过程,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年货变化一 :

  采购食品更重健康

  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较场口的永辉超市(30.70,2.67,9.53%),一进店门,立刻感受到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各种各样的年货占据了食品区的大部分空间,糖果、坚果、礼包、酒水饮料,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超市店长赵军晓告诉记者,在春节前半个月左右,公司的团购比较多,团购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临近春节一个星期,以家庭为单位的顾客就比较多了。

  面对近几年的年货市场,赵军晓说,以前畅销的膨化食品现在不好卖了,往年少不了的炒货,如瓜子花生,也被高端坚果取代。白酒一直以来都是市民最青睐的酒类,今年销量却远不如红酒,价格在100元-300元的茶类销售更多。

  该店经理刘津称,市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不仅仅是要吃饱,更看重养生和营养均衡搭配。

  除了挤超市,记者发现今年网购年货更火爆。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年货就能通过包裹送货上门,价格比市场上的还便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上班族置办年货的热选,主力军虽然仍以80后为主,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加入网购年货的队伍。

  年货变化二 :

  手工制作年货更有年味

  记者在新重庆国际小商品市场、重庆朝天门年货市场发现,朝天门批发年货的店铺挤满了人,老板接到的批发货单络绎不绝。“快过年了,人人都想在家里添置点小装饰,让家里有过年的喜庆气息。”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卖了10年年货的罗祥伟高兴地说。

  1月18日上午,在重庆南坪步行街一家大型DIY手工坊店中,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他们拿着剪刀、贴纸、胶水等工具,正聚精会神地动手制作年货。

  一位刘女士为家人做了一个画框,她说,之所以会选择DIY年货,主要是觉得手工制作年货更增添了过年的味道。店主是个80后,她告诉记者,最近,店里平均每天都有上百人来DIY年货。

  记者从市内几大步行街商圈了解到,春节前,这些地方的“手工坊”的生意就火爆起来,市民不仅DIY手工艺品,还会亲自DIY蛋糕、巧克力等。

  今年春节,市民不光能看3D电影和3D电视,还能贴3D年画。记者走访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朝天门批发市场获悉,以“龙”为主题的红包、年画、灯笼等年货,目前已纷纷上市,其中不少新型年货还打出了“3D高清”、“环保”等高科技噱头。

  “这种年画上的龙,好像是漂浮着的一样。”朝天门一家年画批发门市负责人张子明告诉记者,今年的年画与往年比,科技含量特别高,除了有些年画上的福字能发光、龙饰的龙眼睛能发光外,还有一种年画是3D高清的,上面的龙形图案或财神都呈立体效果,看起来非常逼真。  “看3D电影要戴特定的眼镜,看3D年画则不用。”张子明说,3D年画由特殊光学材料制成,之所以看起来立体,是利用了人的视觉错觉。

  50多岁的马先生想买几张贺年卡寄给远方的朋友,无奈在批发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难觅踪影。

  “现在过年都发短信,或电子贺卡,谁还寄那种纸质的贺年卡?”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做了近20年生意的老刘告诉记者,目前朝天门市场专门卖贺年卡的商家一家也没有。

  不过,当年老刘正是靠摆地摊卖贺年卡起的家。“三四毛钱进的一张贺年卡能卖二三元。”据他回忆,那时卖贺年卡每天收入最高可达数千元,该市场专卖贺年卡的商家最多时达到十余家。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年那些商家大都已关门或转行。

  年货变化三:

  “盒装年夜饭”受追捧

  除了置办年货,团年饭也是市民十分重视的节日仪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传统的一家子在家里热热闹闹团年习俗逐渐在改变,不少市民选择全家去酒楼、饭店吃年夜饭,省去了下厨的劳顿,给家人更多共叙亲情的时间。

  据了解,今年过年期间,重庆各大饭店的包房基本爆满,大厅位置也被预订得所剩无几。“年前一个星期,每天都是爆满,无论包房还是大厅都坐满了人。”位于重庆解放碑较场口冠生园大酒店前台服务生徐小姐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重庆各大酒楼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接到大量的订单,基本都是家庭聚会、单位团年。大多数的顾客都是根据自己心中合理的价位,配出自己满意的菜品,每桌一千元至几千元不等。其中除了鸡鸭鱼肉等过年必备的菜肴外,河鲜、海鲜和野味等东西也是近年来人们所喜爱的菜肴品种。此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较为养身的清淡菜肴。

  除了酒店预订年饭火爆,记者在元旦前开幕的第14届重庆名特优新产品迎春展销会暨首届年货节上还发现,部分酒楼将年夜饭“搬”到了展会现场。某酒店推出的 “盒装年夜饭”特别受追捧。在“盒装年夜饭”里有冷盘、热菜、点心等20多道菜点,可根据客人需要送货上门。

  年货文化演变:

  物质与精神并重

  家住重庆九龙坡的王老太今年80岁了,年前,她早早就买了60多斤肉灌了香肠。在王老太家里,记者发现阳台上挂满了她亲手腌制的腊肉香肠等,可谓应有尽有。

  当记者询问她为什么不直接去超市购买现成的,王老太连连摆手说:“我腌制肉食都大半个世纪了,以前家穷没钱买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能买到,我就想尽办法自己配制香料腌制。几十年来,家人吃惯了我做的腌肉,我做这么多,都是给孩子们各自的小家准备的。”

  和老年人不同,现在40、50岁的中年人介于传统与新潮之间,对于历史赋予的传统,他们一直秉承,对于泊来的新鲜事物,他们也取其精华欣然接受。

  记者在永辉超市就看见一位40多岁的张先生在购买香肠、袋装牛肉等腌制食品。张先生告诉记者,每年腌制年货是最头疼的事,因为按老传统,家里要备年货,可他们夫妻俩工作比较忙,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到菜市场去购买肉、鱼等食品,回来后还要买香料、盐等,弄得一屋子一盆一盆的东西,不仅占地方,人还累得筋疲力尽,真正过年时又吃不了多少,到最后就成了摆设。想着下一年不再腌了,可是看着人家门前屋后挂的年货,又觉得家里没有年货不像过年。

  “现在很多大型超市入驻重庆,置办年货可方便了,超市里什么都有,而且过年又不关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买,不受限制。老母亲喜欢腌一些鱼、肉,她再给我们置办一些,这个年货就齐了,既省事,又快捷。”张先生轻松地说。

  年轻一代现在置办年货普遍觉得力不从心。他们通常找个机会和父母、家人团聚,不是在父母家吃现成就是出去下馆子,就算购些年货,也不会样样俱全,而是挑选几样有特色风味的商品在节日期间慢慢品味。

  眼看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年货的要求也不同了。60岁的田其英老人告诉记者,“我们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就会比平时吃得好,我们那时没有压岁钱只有糖,过年得到一颗糖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家住江北的陈永齐老人年近八旬,他回忆道:“我们年轻的时候年货都是以吃为主,腊肉香肠等腌制品都是由自家做,每人每月米啊肉啊都是限量的,平时吃饭都很节约,就为了把好吃的东西留到过年,现在不一样了,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他觉得,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是最满足的事,他很珍惜跟亲人朋友相聚的时光。

  对于重庆市民对年货需求的改变,重庆市民俗学会会长余云华称,过年买一些质量较好的食物、生活用品来慰劳自己一年来的辛劳,被称为置办年货,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的重要民俗,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每一个年代年货都有新的定义,像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随着社会发展,年货变成了电视、洗衣机、VCD等电子商品。到了今天,单纯的物质上的年货已经不再被人们特别需求,人们比较倾注于精神上的意义,比如,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货增加过年的气氛,一起外出旅游,一起听场音乐会,或者看个电影。

  他认为,“年货文化”的不断演变,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顺应了这种发展,给春节年货市场多“供应”点“精神大餐”,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