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解除外资控股种业限制 恐危及国内粮食安全

2011/8/26 13:17:24 来源:新浪网

   随着外资对国内农业参与程度的加深,传统的农业领域遭遇巨大挑战,而处于农业生产源头的种子产业,外资也已参与其中。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解除外资控股种业限制,这不仅令人担心,国际种业巨头将据此继续强化对我国农业领域的控制,导致农业生产的控制权和议价权的加速旁落,进而可能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对国际资本在种子行业的发展有严格限制。根据《种子法》相关规定,国际种业在国内生产销售粮种需要与国内种子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并由中方控股合资子公司,外资公司占有股份不能超过49%。不过,这一格局有望打破。据第一财经日报8月26日报道称,与外资搏击中的中国种业将面临新的考验,有消息称,中国可能将允许外资控股国内的农业种子合资企业,中国国家商务部和农业部正在对此进行调研。

  外资对国内农业领域的渗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各金融市场风险凸显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开始将目光向中国的农业产业链聚焦。然而,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来说,种子产业关乎重大,因为农产生产的基础即为种子供应,这决定了国家的农业种植结构。此外,众所周知,国际种业向来以生产转基因品种为其商业强项,在外资控制种业的能力逐渐增强之后,难免会让转基因粮食品种在中国大行其道,这其中包含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而一旦外资全面掌控国内种子产业,不仅造成国内优秀种子资源出现流失,更可能的结果是因种植结构导致的品种供需失衡,令国内的农产生产的控制权和议价权进一步的丢失,在抵御农业灾害,维持粮食供需平衡,控制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等方面陷入被动,甚至造成经济动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让中国粮食安全失去保障,其隐含风险难以低估。

  事实上,在当前国家政策扶植及严厉防控的情况下,国内种业格局都已经处于失守边缘。大量外资企业布局种子企业,且种子经营范围涵盖极广,不仅在蔬菜、瓜果等小品种领域占据半壁江山,在玉米(2332,8.00,0.34%)、水稻等主粮作物中也开始大量出现转基因品种的影子。而相比较国际种子巨头,国内种子企业的研发力量和管理水平均处下风。外资公司已经逐步蚕食这一市场,本土种植公司几无还手之力,外资全面操纵国内农业资源和定价权的风险正在累积。

  由此来看,种子行业对外资全面放开,蕴含这巨大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目前在国内种业整体研发能力有限,经营水平不高,竞争力不足以与外资巨头抗衡的情况下,从保护国内民族种业的发展出发,尚需谨慎行之。

  (沈振东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