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酒业激战,泸酒胜算几分?

2011/8/9 14:37:28 来源:华夏酒报

    当前,中国酒业卷起了第三次浪潮,就连“老名酒”、“二线名酒”也纷纷加快了重组整合的步伐,把产品重新定位为全国品牌以展开市场竞争。

    洋河以5.36亿元的价格,买下双沟酒业4466万股,使得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资源整合催生出新的百亿“酒业航母”。2010年第四季度,洋河即突破60亿大关。

    2010年4月,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吕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同投资50亿元,其中一半来自汾阳市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资本,用3年时间共同打造酒产量10万千升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2011年4月9日,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仁怀召集会议,计划在五年内,使贵州白酒的产量从10万千升提高到 80万千升,力争实现100万千升,明确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努力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发展目标。

    由此,黔酒响应“中国白酒金三角”,积极推动以遵义市为主参与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合作,以泸州、宜宾、仁怀为核心基地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已经架构成世界上第一白酒产业区了。

    除此之外,云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等地,也在积极发展白酒产业园区。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重组。就连曾经一直默默无闻的重庆市,近来也提出全方位整合资产、资源、技术,将重庆各区县白酒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通过划拨、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进行有效地整合,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再对重庆周边区县的酒厂实施有条件的收购和兼并,力争打造一个百亿资产的酒业集团,建立农业“211”工程,规划发展20个“万亩高粱生产基地”、10个“万亩糯米生产基地”和10个“万亩大麦生产基地”,并通过这条产业链,把农户、企业、政府和市场有机的链接起来。

    2009年之前,中国酒业拥有3.8多万家企业,金融危机洗牌后,正常生产经营的白酒企业就只有1.8万余家了。

    中国酒业风起云涌的第三次浪潮,最后的王者到底是谁呢?在这一场搏击中,作为中国酒业地级市中的优势区域——泸州,有几分胜算把握?

    四川省的白酒产业可谓占据了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 2010年四川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229.80万千升,加上众多小酒厂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占全国总产量60%。

    而在川酒中,泸酒108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010年1月—11月,泸酒实现产量为110.30万千升,同比增长53.0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26亿元,同比增长47.39%;实现利税80.34亿元,同比增长47.20%,其中利润45.73亿元,同比增长47.39%。

    对四川省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44%、42.66%和47.95%。在四川省进入全国白酒百强的企业中,泸州市占一半。

    在四川白酒产业中,泸州企业数占41.86%,产量占55.10%,主营业务收入占32.82%,利税占38.06%,利润占38.50%,泸州已成为四川酒业的支柱力量。

    泸州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关联交易模式整合,成为一艘巨大的“中国白酒航母”,具备集原粮种植到酿造、科研开发、酒体设计、印刷包装、配套设施、物流运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成品酒直送到商家柜台,打造构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2006年,坐落于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投资150亿元、具备100万亩有机原粮种植能力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该区规划酿造基酒40万千升、储存基酒80万千升、供应各种白酒配套包装材料和物流配送,力求建设成为“中国白酒交易中心”、“中国酒业投融资中心”、“中国固态酿酒工程技术中心”。

    在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内,专门设立了 “中国名酒核心品牌”区、“泸州老窖总经销及特许品牌”区、“酒业金融和技术创新”区、“灌装企业及包材”区、“农业(旅游)”区、“企业文化和公益事业”区,全国 238家品牌酒业企业入驻在此。

    据悉,来自深圳、东莞、宁波等地的89家酒类包装材料、物流配套企业已经入驻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与全国各地酒业生产者、销售者、投资者结成产业配套体。

    每天,在泸州的交易平台的巨大显示屏上,都跳动着红红绿绿的数字,显示着这里每天实现的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走势。

    记者获悉,2010年泸州酒业已经完成配套产业产值达110多亿元。

    饱含历史文化 彰显泸酒魅力

    “白酒靠品牌说话,亘古不变。可以说,自从有了泸酒,没有历史的酒,就没人喝了!”和君咨询合伙人林枫可谓一语点中了泸酒的价值所在。

    林枫向记者指出,白酒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行业,消费者选择消费是从心态上接受这种白酒的观点、观念、价值。

    白酒行业的竞争,在本质已经演变为对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内涵的选择。时间一旦将一个酒品积淀成一种文化,积淀成消费者忠诚性、反复性、持续性的稳定消费心态,就不能轻易改变了。
    所以,世界名酒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金酒虽经数百年风雨更迭,但历史积淀起来的品牌价值仍根深蒂固,是其他品牌无法超越的。

    泸州自古可为“万户赤酒流霞”、“酒窖比井还多”。始于秦汉,创于元朝,明清定型、成熟,历经23代口传面授传承至今的泸酒,泸州城内迄今“活着”的10086口古酒窖,其中300年—400年以上窖1619口,437年窖4口;36座百年老作坊、7平方公里的天然储酒洞,沿袭迄今的“前厂后店”酒业业态,1996年国务院正式发文确定为泸州老窖窖池为“国宝”窖池,也是国务院迄今唯一认可的酒业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以泸州老窖、郎酒为代表的泸酒,一直坚持“以窖养糟、以糟养窖”的酿造技艺,不间断地进行投粮酿酒。窖泥是成就泸酒独特的酒体风格关键,泸酒中的窖泥微生物持续不断地获得母糟中的营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已经依托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起了技术研究中心,整合了包括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以“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为基地,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打造成中国固态酿造领域一流的集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孵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高层次研发平台。

    据悉,在发展区内已经集合了一流的创新人才,新锐的科技成果以及相关的配套的工程成果。这些成果,已在传统固态酿造技术基础上,加快了泸酒产业升级,加快了泸酒迈向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

    不可复制的生态酿酒

    “怪不得泸州老窖绵软醇香、沁人心脾,百年金牌不倒!原来有这么好的绿色生态!漫山红透的红高粱!漫山红透的良心泸酒闪耀中国!”一位到泸州造访的作家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7月的泸州,百万亩有机高粱基地流霞似火,映日长江飘动如绿色丝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著名作家陆天明,《创作》杂志社主编、长沙市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何立伟、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赵长天等国内著名文学家、摄影家及青年艺术家,法国工业设计师等文学艺术名家一行车队的沿着泸州百万亩糯红高粱林中缓缓穿行。

    震撼的美景,艺术家们一直放不下端着的照相机、摄影机。一次次地要求车队停下来,将镜头对着成片成片、漫山遍野高粱红透的坡地丘陵,啪啪按动快门,定格这撼人的美景。

    泸州特产糯红粮支链淀粉特长,蛋白质和单宁含量适中、脂肪含量低、玻璃质少,投入酿造吸水量少,吸水率高、吸水膨胀率小和糊化温度低,酿酒特醇特香。泸州在全国首开100万亩有机糯米小红粮种植基地。

    目前,覆盖了泸州四县三区、大部分农村的糯红粮种植规模达44万亩。

    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证认证,建立“土地检测—基地选择—合同签订—体系建立—体系运作—体系认证”等全过程管理和实施体系,形成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昆虫活性蛋白及畜牧业闭合产业链,真正从源头上驾驭有机酒生态饮品品质。

    泸州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平均气温保持17.1℃—18.5℃,年平均降雨量 748.4 —1184.2毫米,年日照超过1200—1400小时,无霜期长达300—358 天,长江、沱江、赤水河三江环绕,水汽氤氲,气候闷热,非常利于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和繁殖,常常浓雾紧锁,终年浓香扑鼻,是蒸馏酒最佳酿造区之一。

    泸州长江上游汇集西部156万平方公里的纯净水源,是没有经过污染的赤水河,经千里沃野过滤汇聚泸州,再经泸州紫色沙壤土忠山山麓沉淀,成就了泸州优质井水。这些优质井水,硬度适宜,能促进酵母的生长和繁殖;水质清冽甘甜,呈弱酸性,利于糖化和发酵;富含锶、钡、锌、磷、钾等矿物质,口感柔和甘爽。

    所有这些资源优势,将随着泸酒多年销售、对全国消费者的广覆盖,已经形成泸酒“可观可感、可餐可食”的审美价值,成为全国各地描述泸州人性格、素质、价值取向,描述泸酒风味、性能、产地文化的术语,成为消费者精神享受、品位追求、寄托情谊、感官体验的社会认同感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