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用醋标准又被谁绑架了

2011/8/8 7:55:42 来源:深圳商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次是醋出问题了。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逾九成为勾兑醋。(更多报道详见本报今日A8版)

  “毒大米”、“地沟油”、“工业盐”,开门七件事中,能让我们放心的已经不多了,如今,最不显眼的醋居然出问题了。据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吃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我们的餐桌真的要全面沦陷了吗?

  不过,这事如果深追起来,恐怕不能全怪不良商人。一方面,在通胀压力下,国家不允许企业随意提高醋的价格,不良商人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来铤而走险——这再次无情地嘲讽了行政管制价格的幼稚。当然,更重要在于另一方面,国家允许所谓的调味醋生产,并且制定了国家标准。国家都允许生产调味醋,那么,企业还有那种用28天来酿醋甚至放两三个月到一年时间进行沉淀的耐心?谁不想用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通过勾兑来完成生产。

  这么说,我知道制定标准的专家们都不高兴了。专家们兴许会说,我们是允许调味醋生产,但我们要求的冰醋酸可是食品级的冰醋酸,并没有让不良企业用工业级的冰醋酸我们是允许调味醋生产,但我们要求配制食醋中酿造食醋的比例(以醋酸计)不得小于50%,并没有让不良企业随意降低标准。这话似乎也没有错,但拿到行业人士那里又是笑话了。你是制定了这样那样的标准,可是“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至今中国检测不了,这样的标准不是自欺欺人吗?你是要求“酿造食醋的比例(以醋酸计)不得小于50%”,但问题在于,你们又从未对配制食醋和酿造食醋给出明确鉴定办法,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是否加入了不小于50%的醋酸根本无法鉴定。那么,这样的标准是不是给不良企业提供造假的方便呢?

  这事让我想起乳业标准之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善良的人们肯定以为,我们奶粉的标准一定提高了,但事实恰恰相反,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每100克为2.95克,细菌总数为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则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奶业标准倒退了25年。对于个中原因,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

  有乳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的言论在先,又有90%左右为勾兑醋的事实在后,这就不能不让我感觉到食用醋标准是不是也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否则既然无法检测出“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和“生产配制醋时是否加入了不小于50%的醋酸”,何必又去出调味醋的国家标准,给不良企业上下其手提供方便?这里面是否又存在着权力寻租与权钱交易?

  事实上,二等不良商人是违反国家标准制假、造假,一等不良商人是绑架国家标准,让自己制假、造假成为国家标准,而后者危害更甚,因为,一般的制假、造假是污染了水流,而绑架标准是污染了水源。因此,我提醒人们,在追问造假企业的同时,还更须问问,这个行业标准是否存在被绑架的问题,是否存在官商勾结进行权力寻租的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