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降低乳品国标,奶农真的受益?

2011/6/23 6:55:32 来源:红网

  我国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允许原奶细菌数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欧美标准在10万个左右。新国标还将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从原来的2.95%下调至2.8%,欧美标准则是3%以上。这个被称作“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低最差的一个标准”,自从去年出台以来,饱受各界炮轰,然而岿然屹立,毫无动摇征象。理由相当坚挺,说是“为了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

  乳制品标准降低,受损的自然是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以牺牲全国消费者的健康来维护某一群体的利益,其荒谬不言而喻。这姑且不论,只提一个疑问:降低了乳品标准,真的保护了奶农利益吗?

  众所周知,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我国乳业遭受重创,严重地打击了国人的消费信心,从而形成了对境外乳品的饥饿性需求。今年年初,众多媒体发布了一条颇具震撼力的消息:香港有业内人士提出应该为奶粉加上10倍的惩罚性离境税,以应对内地游客跨境购买奶粉让当地奶粉紧缺的窘况。这个提议过于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内地人对国内乳品拒绝态度之坚决。这种状况,极大地考验境内乳业的生存能力。连生存都受到挑战,遑论发展壮大了。整个乳业步履维艰,奶农生产的牛奶能卖给谁呢?牛奶尚且卖不出去,利益如何保证?因此,维护奶农利益,正需要切切实实提高乳品质量,以振作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自觉地回到消费国内乳品的市场上来。采取降低质量标准的办法来维护奶农利益,无疑是缘木求鱼,只可能让消费者对境内乳品敬而远之。

  其实,降低乳制品标准,真正的受益者绝非奶农,而是乳制品企业。饲养成本降低,企业能很容易地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自然,乳制品企业的受益,也只是短期的,因为质量无法和境外乳制品抗衡,企业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有报道透露,新国标在国际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很多大品牌的乳制品出口全都被退货,只好出口转内销。打不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又如何呢?年初,内地人大举奔赴香港疯狂采购乳制品,以致香港市场乳品脱销的盛况就折射了国内乳品在市场上遭遇的尴尬。想一想,一旦境外乳品采用新的营销技巧,大规模占领国内市场,国内的乳制品企业,除了倒闭一途,还有别的对策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