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粪便般刺鼻味腌出“黑”榨菜 滥用添加剂

2011/5/23 16:36:12 来源:东南网

制作榨菜的塑料桶里,长满白色的“绒毛”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昨日凌晨0时许,晋江工商和公安出动10多人,在东石镇井林新村取缔了一家无照经营、卫生条件极差的榨菜黑作坊。在现场,执法人员扣押了海藻酸钠、苯甲酸钠、氯化钙、钾明矾和保险粉等食品添加剂。

  该作坊一管理人员称,他们每天的产量有1000多斤,“虽然不是很干净,但不会吃出病,也很好卖”。此外,当地村民说,该作坊生产的榨菜、香菇、笋和萝卜,流向晋江市内坑镇、东石镇和安海镇的菜市场。

  执法人员表示,保险粉是不能在榨菜中使用的,其他食品添加剂则要按规定的量来使用。而该作坊的老板陈某辩称,“保险粉刚刚送到,还没有在榨菜中使用”。对此,晋江工商部门将展开进一步调查。

  【村民投诉】黑作坊臭气熏天工人闭门“造菜”

  前日上午,报料人张先生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称,在东石镇井林新村有一家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黑作坊,偷偷腌制大量极其不卫生的榨菜、蘑菇和海带。每天凌晨2时至上午11时,开着小货车前来该作坊批发产品的客户,将附近的居民吵得不得安宁,“从作坊内传出粪便般的刺鼻味,让大家难以忍受”。

  张先生说,这家黑作坊隐藏在村子的一条小巷里,他曾去看过。每天下午,作坊的大门紧锁,到了凌晨2时许才打开,让批发商进去做生意,到上午11时以后又关门。在关门的时间里,20多名工人光着膀子在里面制作榨菜等,整个作坊散发出难闻的恶臭,“夏天快到了,这臭味散发得更厉害,更远”。

  张先生说,这家作坊是从安海镇搬过来的,从来没有执法人员前去检查过。

  【记者暗访】榨菜长满“绒毛” 烟蒂漂在上面

  前晚11时许,记者以批发榨菜为由进入该作坊。作坊里摆着20多个装满榨菜、笋、蘑菇和萝卜的大塑料桶,有的已明显发霉。整个作坊阴暗潮湿,恶臭连连。一男子正用手抓起榨菜,往大塑料桶里塞;另一男子则抓起钾明矾,往大塑料桶里撒。记者留意到,作坊里没有秤,工人使用钾明矾时是随手撒的。作坊四周,到处是垃圾和污水。

  令人作呕的是,不少泡着榨菜的塑料桶里,还漂浮着烟蒂、水果皮等垃圾;还有一些桶里,上面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如粪便般的刺鼻气味袭人而来。一工人说,浸泡榨菜的水,每半个月才更换一次。这名工人还说,这些榨菜、蘑菇和萝卜的原材料都是从附近的村子里收购过来的,买来后就在这里加工;制作好后,老板就会用货车载到安海菜市场去卖,或者有来自内坑镇、东石镇和安海镇的菜贩上门来批发,“菜贩们会把这些东西卖到晋江的许多菜市场、超市和餐馆”。

  该作坊的一名陈姓管理人员称,他们每天的产量有1000多斤,生意还不错,“虽然不是很干净,但不会吃出病,也很好卖”。

  【部门行动】黑作坊被取缔房东也将受罚

  接到记者举报后,昨日凌晨0时许,晋江市工商局检查大队、东石工商所和东石派出所出动10多名执法人员,来到了这家黑作坊。

  “太臭了!”执法人员刚一进门,就被阵阵难闻的恶臭熏到。虽然此时工人已入睡,作坊里没有在生产,但仍摆放着前晚记者所见到的食品添加剂,以及桶里仍在腌制的榨菜、香菇、笋和萝卜。执法人员对仓库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作坊里的产品进行拍照、取证,并依法暂扣用来运输产品的小货车及现场的食品添加剂。

  工商执法人员现场查明,该作坊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条件极差。现场的4名工人和管理人员都是亲戚,这4人都没有健康证。

  该作坊的老板名叫陈某,漳平人。他说,作坊原本在晋江安海,今年4月1日搬到东石,目前的房租一年是1.6万元。工商所的执法人员称,该作坊的房东郭某“为无照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也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陈某称,那袋保险粉是一名朋友刚刚送来的,还没有派上用场。至于要派上什么用场,陈某说,因为那名朋友还没来教,他也不清楚。

  工商执法人员称,海藻酸钠、苯甲酸钠、氯化钙和钾明矾等食品添加剂是可以限量使用的。但是,保险粉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不能用于榨菜、蘑菇和萝卜的制作中。现场那一袋保险粉的确还没有拆封,但该作坊此前是否使用过保险粉,食品添加剂是否过量使用,他们还要进一步调查和处理。(本网记者 俞志村 董加固 黄谨 文/图)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