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带蛆柑橘警示:“毒物”与“脏物”都应重罚!(2)

2010/10/13 8:46:21 来源:华龙网

    统计显示,2009年6月以来,工商部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1万起。同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食品安全案件190余起,逮捕犯罪嫌疑人230余名。但是,此类案件的判决量刑却难令公众满意。

  现行《刑法》中,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高刑罚为死刑。但是,在近几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却并没有适用这些罪名判处死刑的案例。如一个涉嫌生产销售数十吨三聚氰胺奶粉的主犯,最后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且缓刑三年。这样的刑事打击力度不足以震慑罪犯,也不足以制止此类犯罪行为的继续发生。

  现在,罚不怕的结果就变成了反复违法、反复受罚、又反复违法,这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反复中,违法行为越来越习以为常,在毫无惧怕的前提下,违法的程度越来越深,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约束被胡作非为抛诸九霄云外。因此才有接踵而来的孔雀石绿、漂白粉、三聚氰胺、洗虾粉……让人觉得应接不暇,手足无措,天呐,不吃是死,吃也是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就认为:“惩罚性赔偿不但会使不法商家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可以鼓励受害人起诉揭露企业的不法行为,能最大限度地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美国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验很值得借鉴。麦当劳曾为咖啡烫人付出286万美元的巨额赔偿。此案之后,麦当劳咖啡杯醒目处出现“小心烫伤”提示,咖啡温度也降到了70℃左右。

  一次惩罚性赔偿判决之后,企业会自觉的“补漏”防止其扩大。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本是最低的。

  三聚氰胺事件中,罚倒了一个三鹿集团,算是个难能可贵的进步。一个三鹿倒下去,千百个奶源漏洞开始得到修补。如今,对于生产“毒物”的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开始用上了严刑重罚,而对那些卫生质量屡屡整出纰漏,今天出条小虫,明天出点异物,虽然不毒人,却害人吃了拉肚子什么的,却仍被视作小事,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一赔十”都难以保证落实。须知,食品安全绝不仅仅是“无毒无害”,“干净卫生”更是基础性要求。“脏物”损人健康同样不可小觑!哪天“脏物”能与“毒物”一样享受到重罚的同等待遇了,咱们的食品安全就将再进一步。

  (文/周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