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月饼大战后的思考

2010/9/25 15:04:10 来源:浙江在线

  中秋节过完了,每年上演的月饼大战的硝烟亦已渐渐退去,但是,留给人们的却是一连串的思考。

  毫无疑问,每年的中秋节,除了它是团圆节日之外,也是众多月饼企业的盛大节日,百姓欢度佳节,商家趁节赚钱,这很正常。但是,在月饼销售大战的硝烟中,也发现有一些月饼存在“素质”问题。

  首先是质量不能始终坚持高标准。月饼应该是不添加水而用油揉制的,一般在保质期内不会霉变;但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既加油也加水,则就难说。今年中秋之前,家人买的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散装玫瑰豆沙月饼,包装打印的生产日期是2010年9月1日,保质期至2010年10月30日。谁知9月22日早晨欲吃最后1只月饼时,见暗褐色外表泛出白色,这才发觉月饼霉变,便不敢再吃,也没启封,我意识到自己前几天吃下可能已是霉变月饼,怪不得每天要多上一、二次“五谷轮回之所”呢。当然,这问题向“消协”反映后,有关公司已来电表示要上门“赔偿”。杏花楼是上海的著名品牌,但我碰上它的月饼发霉已经是第三次了。其中有一次我还用它去乡下慰问老母,打开时长白毛,顿时大窘。月饼出现霉变,可能是企业为节约成本而“以水混油”,经我向“消协”反映,该企业表示道歉,并要上门赔偿。我觉得赔偿是小事,质量是大事。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年中秋节我不敢再给人送月饼了。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的食品企业肯德基。人家也是销量很大的企业,全世界都有,光在中国就开了成百上千家,但从没听说人家的鸡块鸡腿是霉变的,口味也永远保持传统不变。这样,就不能不让人在中秋节时产生“月亮是外国的圆”的“不良”想法。我以为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确实该好好学学外企认真、精细、负责、严谨的精神。国外许多品牌企业越有名气管理越严,而当代中国的某些企业是一旦出名,管理便马虎松懈,因此品牌便难以向国际进军,这一差距,实在值得企业家们深思。现在中国人一心一意想着要与国际接轨,为何这些关键方面却总不接轨?

  说到月饼,这东西是国粹,又与中秋的月亮文化紧密相连,当然应该想办法把这一产品做大做强,成为世界性食品。但国人近年却一味在豪华包装上畸形“发展”(尤其是“宾馆月饼”),实际已成为公害,每年需消耗大量木材不说,竟还添进了额外的商品搭卖,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还让月饼成为腐败工具,如高价月饼常搭卖高档烟酒,其消费对象为送礼者或单位团购,有的月饼更是包装离谱,甚而有夹带金块金条钻戒的,前些年好像某地还出现过送礼品月饼“夹带”住房的。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管禁止,但许多企业依旧我行我素,始终管不住,成为痼疾。

  第三个缺乏的素质是月饼的味道越来越难吃,大多数月饼一味地甜,以致近年许多人已不敢吃月饼了,因为大家保健意识加强,身体中多吸收糖分是有害于健康的;当然,市场上鲜肉日饼走俏,但它有局限性,即需即时热吃,无法保存。月饼企业应该认真考虑老百姓的这一需求,改变月饼一味求甜的做法,多生产一些适合当代人口味的月饼,例如可否生产一些咸味加微辣的月饼、荤素搭配的月饼?当然现在也有了“低糖”或“无糖”月饼,但那味道寡淡,并不好吃。我在想,为什么不能在月饼口味上多研究、多动脑筋,配制出固定的、可口的、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月饼呢?月饼的产销量这么大,月饼的质量、口味改进的研究却从来没提上议事日程,这显然是太讲功利了。像杏花楼公司这样的月饼大生产企业,可否建立一个月饼研究机构,开发月饼食品,让它成为常年食品并销到海外去?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真该好好学学肯德基,它的鸡腿、鸡块味道确实很好、很有现代感。

  我是希望中国的月饼、中秋月亮文化能走向全世界的,但需要改进月饼的“素质”,若是每年只追求短期功利,月饼这一“国粹”如何能成为世界性食品?这个问题,请月饼生产、销售企业深思。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