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医生称槟榔有害口腔健康 专家吁包装标注警示语(2)

2010/9/10 9:36:17 来源:凤凰网

    有害口腔健康已成共识

    凌天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教授,主任医生,湖南省政府参事。

    唐杰清,湘潭市口腔医院书记,主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专业30余年,主攻口腔黏膜病。曾主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翦新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这三位省内口腔科权威教授不约而同的指向了槟榔对口腔的危害。

    唐杰清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说槟榔有害口腔健康,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无论是国际卫生组织,还是我切身接诊的患者来看,这个论断都是正确的。”在唐杰清看来,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口腔医生,应该尽可能地告知消费者真相。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印度曾经发起过一场关于是否废除槟榔生产、销售的讨论。(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当时的印度社会中,口腔癌病发率逐年增加,医学界根据科研结果提出废除槟榔的生产和销售。这场对槟榔轰轰烈烈的讨伐,最终以失败告终——事后,有社会学专家总结,失败的原因是槟榔已经作为一种大众生活习惯;另外,槟榔已成为个别城市的经济支柱。

    “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印度、台湾等地的鲜果与目前湖南干果的区别,蹊跷的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印度、台湾等地的口腔癌发病率比嚼食干果的湖南要高。” 唐杰清介绍自己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干果槟榔与口腔疾病的调查,该项目已经坚持15年之久了,明年将发布权威数据。

    与此同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翦新春在湘潭对3015名嚼槟榔者及627名不嚼槟榔者进行调查,发现嚼槟榔者有29例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而不嚼槟榔的627人中未发现此病患者。

    鉴于印度的经验教训,唐杰清称,以他和凌天牖、翦新春等几位专家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包装上标明“槟榔有害口腔健康”。

    医生支招槟榔嚼食者识别口腔疾病

    有六年嚼食槟榔历史的刘志丰,之所以反对槟榔,是从切身体会出发的。

    “嚼了六年的槟榔,不仅是嚼断了一颗牙齿,而且现在连冷、酸的食品都吃不了。”刘志丰自述。此后,刘志丰一次偶然的湘雅医院口腔科病室之行,让刘决心写提案主张规范槟榔行业,“几个病室都住满了人,其中不少年轻患者说起槟榔都咬牙切齿,后悔不已。”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就是癌前病变。翦新春1984年在我国率先发现了槟榔与癌症之间明显的病因学关系。

    那么,一般的槟榔嚼食者应该怎样辨别自己口腔是否已经被槟榔伤害?

    根据不同消费个体的体验和消费者对槟榔的敏感程度,一般而言,槟榔对口腔的危害有两种,一是对牙齿表层的磨损破坏;另外是对口腔黏膜的破坏,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极有可能转变为癌。

    唐杰清表示,类似刘志丰的情况还算比较好,按照记者转述情况来看,他只是牙齿表层被磨损。(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由于干槟榔是一种粗纤维食品,长年嚼食势必对牙齿表层的保护膜造成破坏,这层膜一旦破坏,其牙齿就对冷、酸食品尤其敏感。

    同时,牙齿表层物质自身有新陈代谢,只要嚼食者停止嚼食粗纤维的食品,牙齿被破坏的膜能恢复,只是需要时间。事实上,在唐杰清看来,槟榔对口腔真正可怕的危害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建议每个槟榔嚼食者都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发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唐杰清表示,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对自己进行测试。“用力张开嘴巴,上下牙齿最宽处,正常值,男性一般在4.0cm——4.5cm,女性一般在3.5cm——4.0cm。如果你口腔上颚呈白色,手摸有皮革感;如果你舌头呈镜面,长有成片白色,所有这些症状,都说明你这位槟榔嚼食者已经发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如果再不引起重视,你将加入口腔癌的行列”。

    资料显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难以痊愈可以控制的口腔顽疾。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