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谁会是下一条含激素的“野生鱼”

2010/9/1 14:13:25 来源:时代商报

    ◎武洁

  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人民网8月30日)

  一谈到水产品的激素超标,无良商家往往会被推上前台,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激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的确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好在水产品还有野生的,既然野生鱼类只能在自然水体中自然生长,既不会有人下药,更不会被人催熟,食用野生鱼还真是要比食用养殖水产要更加安全。由于被视为安全的绿色食品,长江沿线城市的高档餐馆食肆中,江鲜即便价格高昂,也依然供不应求。

  不过,看到上述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那些认为多花钱便可以买到食品安全,甚至非江鲜不吃的高端食客们,恐怕多少会有“吃了苍蝇”般的尴尬感受。原来,所谓的江鲜更安全,不过是自以为是和一厢情愿罢了,江鲜体内不仅照样含有咱们叫不上名字的各种“环境激素”,而且照样可以导致“性早熟”。迷信江鲜,却不成想江鲜原来也只不过是个传说,照样难逃“环境激素”的魔爪,折腾了半天,吃江鲜还是等于吃激素,更是令人沮丧。

  既然“民以食为天”,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当然再正常不过。既然激素如今越来越普遍,想方设法防止“激素从口入”,也是被逼无奈。然而,使出了浑身解数,连高价的江鲜都咬咬牙吃了,却依旧躲不过激素的纠缠。看来,要想不受激素的侵害,还真是只能彻底绝食,或是练就一身辟谷神功了。

  事实上,长江早已不是原先的长江,指望江鲜还是原来的江鲜,当然也就不免天真。在卢广的镜头下,长江的污染早已触目惊心的呈现,当长江成为沿线城市的下水道,甚至各类化工污水都滚滚排入时,长江改变的不仅仅是颜色,同样也有生态,而面对长江水质的变化,长江野生鱼类假如不能百毒不侵,恐怕也得提前绝种,这个时候,长江野生鲤鱼没有出现种群危机,而只不过是体内多了些“环境激素”,还真是相当幸运,应该谢天谢地了。

  不过,长江野生鱼类的环境激素超标,显然并不能因此而视为正常,当环境污染已经在野生种群的体内产生了积淀,当“环境激素”已经无所不在,不仅野生鱼类不可能幸免,人类也同样无处可逃。一言以蔽之,环境的污染,其实谁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当土壤的重金属超标,大江大河成了排污管道,环境激素的超标最后其实必然要让人类自己来偿付代价,含环境激素的长江野生鱼,无疑是一记警钟,但愿它敲得还算及时,而不是为时已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