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美国研究人员宣布:对抗“埃博拉”病毒再获得进展

2010/8/24 13:28: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美国科研人员22日宣布,他们在研制抗埃博拉病毒药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猕猴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疗效达到60%。

    这种抗病毒药物属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化合物,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为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病毒赢得时间。

    科研人员通过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身上进行药物试验后发现,这种抗病毒药物有效率在60%左右,而另一种同时使用的药物在抗马尔堡病毒方面的疗效达到100%。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科”,临场表现为出血热,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90%。丝状病毒与炭疽热病毒一起,被认为是恐怖组织用以发动“生物战”的病原体之一。

    科学家说,成果公布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他们可以在一小部分志愿者身上开展试验。

    这项研究试验由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与阿维生物制药公司(AVI BioPharma)联合展开。试验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今年5月,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制工作取得进展,同样也是利用猕猴做试验。设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美国国家新疾病研究院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含有小型干扰核糖核酸的药物,能够抑制酶的诱生,从而达到干扰病毒繁殖的目的。

    埃博拉病毒可通过人体血液和分泌物传染,可引发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体内外出血等症状,致死率约为50%至9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自1976年首次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以来,全球累计报告大约1850例这类病例,其中约1200例死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