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7月CPI再越通胀警戒线 下半年3因素抑制物价

2010/8/12 14:37:04 来源:网友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这是继5月3.1%的增幅之后,CPI在年内第二次越过3%的通胀警戒线。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除开翘尾因素的作用,CPI增幅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因气象灾难造成的农产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推动。

  而对于CPI后期走势,国家统计局官员认为,既有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推动价格上行的不确定因素,也有经济回调、信贷减缓等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全年的物价水平将维持稳定。

  “新涨价”部分:食品拉动为主

  对于3.3%的CPI上涨幅度,国家统计局的官方解释,是将其划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

  其中2.2个百分点的上涨,是翘尾因素的作用;另外1.1个百分点,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新涨价”因素的作用。

  在“新涨价”部分,“从南到北天气多变,洪涝灾害比较严重,造成蔬菜、粮食、鸡蛋一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在70%左右。

  在7月份的CPI统计篮子中,鲜菜、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2.3%、11.8%、4.1%。

  “7月洪水过后,菜价一夜间上涨好几倍。”家住钟祥市郢中镇的刘梨香告诉记者。

  7月20日,毗邻该市的汉江发生特大洪水,襄阳以下江段全线超设防水位。由于当地耕地大量被淹,蔬菜、肉类价格一时猛涨,其中豇豆从以前的几毛钱一斤,涨到7月的两三块钱一斤。

  辣椒和空心菜的价格,也从每斤5毛涨到一块多,猪肉则从每斤8块涨到10块,而鸡蛋从每斤5块涨到了7块。

  数据显示,200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的生猪出栏价格,7月底是每公斤11.27元,比7月初上涨约15%。而西红柿、大白菜、油菜等蔬菜价格的涨幅也达15%甚至更多。

  搜猪网顾问冯永辉认为,猪肉价格上升,除了洪水因素外,还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关。如上半年发生的口蹄疫情,使一批本应于6月份上市的仔猪死掉,改变了市场供给。此外,养猪饲料也一直在涨,玉米价格从3月到6月涨了约10%。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