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欧洲食品安全局就小麦中的印度腥黑粉菌发布评估报告

2010/6/23 15:03:44 来源:国家标准频道

    近日,应欧盟委员会(EC)的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就导致小麦卡纳尔腥黑粉病的印度腥黑粉菌,发布一份评估报告。此举是欧盟就美国农业部近日向其提出,对从美国进口的小麦实施一些管理措施的一个回应。

    该局的植物健康小组(PLH)在报告中称,印度腥黑粉菌能通过从国外进口的小麦传播到欧盟各国。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外部温度发展到很适应该病菌生存的温度时,就会影响麦穗,并在谷粒中繁殖其孢芽。染上卡纳尔腥黑粉病的小麦有明显的鱼腥味,且不能用于加工面粉。据了解,该病菌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可在土壤中存活若干年。一旦某个地区出现卡纳尔腥黑粉病,基本很难根治。

    此外,美国农业部(USDA)曾就卡纳尔腥黑粉病的发病条件提出过一个数学模型:如果该病要在一个完全未被感染的区域发生,那么,每公顷土壤中必须含有15万个该细菌的孢芽。根据这个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显示,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小麦中的孢芽的含量,远远不足以在欧盟地区引发卡纳尔腥黑粉病。

    在此评估基础上,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美国农业部提出的这个建议并非很科学。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病已经迅速在亚洲、南美洲和北美洲蔓延,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德克萨斯州地区也都发现该病,而涉及的美国的这些地区生产的小麦则主要出口到欧盟地区。经检测,欧洲地区目前并没有发现该病,因为所有进口到欧洲地区的小麦在收获以及装货上船之前,都需要经过一个印度腥黑粉菌的检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