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今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粮食”

2010/6/10 9:21:59 来源:经济日报
    5月26日,在蛟潭庄镇拦道石村,编辑记者们看到村民正在挖地基,便上前参加劳动。本报记者  赵  妍摄
   
    “去锄地喽!”
   
    5月26日,早上9点整,前来平山县北冶乡燕尾庄村体验生活的10名编辑记者,肩扛锄头,来到了村民王大妈的玉米地。
   
    燕尾庄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村里210口人,所有可种粮食的大小地块加起来不足300亩,而且大部分地块不能浇水,基本是靠天收。王大妈地里的玉米种子已播下20天,现在玉米苗有十几厘米高,而且没有断垄现象。
   
    “刚种的玉米苗得及时除草松土,帮它‘喘喘气’。”王大妈说,“给玉米地锄地的时候要小心着,不要让锄头碰伤了玉米苗,还得注意别踩着了玉米苗。”
   
    只见王大妈躬下身子,把锄头贴住两垄玉米之间的地面,用力往脚跟处一拉,原本板结的地面顿时散开;锄头一回,把土坷垃敲碎,把地面弄平。一段地锄好了,王大妈继续往前锄,编辑记者们纷纷学着锄起地来。
   
    “哎呀,不好,踩到玉米苗上了。”我锄了几步地,回头一看,还是不小心踩倒了一棵玉米苗,马上过去把它轻轻扶正,并围上了土。
   
    不到20分钟,大家纷纷直起腰来,一个个地使劲甩肩膀。《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于依霖说,“耕作辛苦啊,今后一定要更加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句写得太贴切了!”人民网记者王韬说。
   
    一个小时过去了,王大妈这块只有4分地的玉米地,我们才只锄了刚过一半。“一定得锄完这块地才能吃中午饭,要不然就对不起这顿饭。”中国新闻社记者姜涛的话音一落,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惹得王大妈在一旁呵呵发笑。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