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转基因水稻研究第一人深陷舆论漩涡:功臣还是汉奸

2010/4/2 8:53:23 来源:凤凰网

    对转基因水稻的“妖魔化”,让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第一人深陷舆论漩涡。

    本刊记者 徐超 李虎军 | 文

    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中国研究和推广转基因技术的功臣;与此同时,在另一部分人眼中,他又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汉奸”。

    他就是走在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前列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

    2009年8月,张启发研究团队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率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走到这一步,张启发历尽艰难。

    绿色超级稻梦想

    张启发是湖北公安人。1985年,张启发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担任过美国遗传学会主席的罗伯特•阿拉德(Robert Allard)。

    次年,张启发回到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日报》2004年的报道说,时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的孙济中教授拍板,在张启发回国时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

    渐渐地,张启发不缺研究经费了。根据前述报道,张启发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争取的科研经费,一度占到整个华中农业大学的三分之一。

    张启发赶上了中国大力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好时候。中国政府历年来已在转基因生物育种方面投入数以亿计的研究经费。2008年启动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投入更是将高达200多亿元。很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育种可以造福大众,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张启发的同事、华中农业大学林拥军教授举例说,近年来中国多个地方连续干旱,如果寻找到抗旱基因,“那是很了不得的,还有可能得诺贝尔奖。”

    在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的基础上,张启发不失时机地提出“绿色超级稻”的梦想:转基因技术今后不仅帮助实现水稻高产,还能同时做到“少打农药,少施化肥,抗旱节水,优质高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1999年,年仅45岁的张启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在这一年,张启发团队研究出转基因抗虫水稻,开始瞄准产业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