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河北昌黎节约型农业节出效益超10亿

2010/2/8 15:11: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膜下滴灌真是节本增收的实用技术啊,不仅省时省力、省水、省电,还减少了病虫害,草莓的产量提高了,品质也更好了!”春节前夕,正在设施大棚里采摘草莓的河北省昌黎县刘李庄村村民马英侠对节水灌溉的好处赞不绝口。据该村村主任介绍,随着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实施,全村已发展草莓大棚300余个,其中95%以上的大棚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平均每个棚能增收1000多元。

  近年来,河北省昌黎县着眼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设施种植,发展节水灌溉,推广配方施肥,大力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进程,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利用,而且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节约型农业”带来的甜头。

  眼下正是隆冬时节,寒意袭人,可昌黎县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日光温室大棚内,却是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一车车新鲜的反季节蔬菜、水果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在新集镇小营村,种植能手田锡川正在将刚刚采摘的新鲜黄瓜打包装箱,准备运往北京市场,丰产增收的喜悦写在他的脸上:“现在正是大棚黄瓜上市的季节,按现在行情估算,一个黄瓜大棚就能收入5万多元。”

  像田锡川一样,昌黎县近10万户农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了致富路。近年来,昌黎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黄瓜、西红柿、草莓、韭菜、油桃、葡萄等蔬菜和果品为主的反季节设施农业。截至2009年底,该县已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果品大棚30余万亩,引进推广100多个设施农业新品种,涌现出马芳营、刘李庄、西新庄、吴家坨、小营等百余个反季节设施农业种植专业村,还催生出33个省级农产品(15.19,-0.37,-2.38%)品牌,“小营”牌黄瓜、“两山”牌苹果、“吴家坨”牌油桃等农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大中城市,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活了土地活力,使昔日效益低下的农田变成了四季“流金淌银”的“聚宝盆”。据测算,仅靠反季节设施农业种植,昌黎农民每年增加收入超过10亿元。此外,该县还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全县发展“甘蓝—玉米—菜花”、“地膜土豆—玉米—大白菜”等粮菜间作“三种三收”多熟立体种植模式土地面积45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20%,平均亩增收益近千元,农民普遍尝到了节地增效带来的甜头。

  作为河北省首批节水试点县,近年来,昌黎县紧紧围绕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针对不同地区作物种植的特点,积极推广低压管道、喷灌、滴灌等多种形式的现代节水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和粗放用水方式和习惯,走节水、增产、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能减少水源浪费,提高水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带动了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土地的经济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该县水务局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40多万亩,用水量比以前平均节省30%至40%,年节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亩均节本增效100多元,仅此一项可帮助农民增收5000万元。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昌黎县是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县,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由农业技术人员对收集到的土壤土样进行测土化验,摸清土壤状况,然后根据测土化验结果制订“营养配方”,通过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指导农民按配方科学施肥。目前,该县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了辐射所有村庄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网点,收集化验土壤土样3万多个,下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7万余份,玉米、马铃薯、小麦、蔬菜等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80多万亩。

  昌黎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赵建民介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制定科学配方,引导农民根据“处方”有针对性地选择肥料,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增加作物产量,为农民节约25%以上的生产成本。目前,全县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年节本增效达6000多万元,41万农民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