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月亮最高,月饼最圆

2009/10/3 8:52:5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街谈

  看完了阅兵中声光电化的高科技,还是要落实到节日里以吃为主的传统路数。中秋的民俗,排在首位的当然是吃月饼,节日的精神愉悦,毕竟要靠月饼、田螺、石榴等一干时令美食的支持,才能“管饱”。

  广州城内的一支月饼队伍,打出了“责任”的旗帜,济贫恤孤或传递关爱,爱心月饼大派送。部分家庭困难的街坊、盲校的老师、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均收到爱心月饼一盒。月饼系热心的市民和组织捐赠,喊的是“责任中国·广州一家亲”的号子,由《南方都市报》携手多支志愿者队伍送达(昨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广州人把吃月饼看得很重。旧时,还有“月饼会”出面维持“人人有得吃”的局面。说的是买不起月饼的人家,可入会,分12个月交纳份金,中秋前,即可从饼家茶楼领取一份。依现在的说法,吃的是“按揭”牌月饼。虽然比不上免费的施粥和开仓放粮,毕竟也是事关口福的制度创新,说明我们在吃方面,是有智慧的。

  这一回,由热心肠的人士和组织出面,汇合社会资源,积聚爱心能量,暖老温贫,把月饼送到最需要的人口中,送到一线的劳作者手中,让今年的月饼又多了一分温情的味道。送月饼,于公来讲,如今成了中秋节前主要的公关活动;于私来说,也是走亲访友的不二手信。单位发、朋友送、求人的进贡,赵厅钱局孙处李科,见了过剩的月饼,都要皱眉头;周生吴妈郑姐王姨,看到家人拎回来的食品盒子,也要感叹一番。一个体面的家庭,总要多收那么三五盒,与其积存,等待过期,不如送人月饼,手留余芳。把它送给鳏寡孤独,提升他们对这个复杂世道的信心;把它送给残弱病孺,让他们在五味杂陈中品尝甜意。这是积德的善事,也是顺水的人情,让他们对社会的期待不再“按揭”,对将来的日子总有盼头。因为有了人心的润泽,这样的月饼也就有了“最圆”的寄托。

  又传来喜报:今日中秋之夜,天象甚好,可观赏到本世纪为时最长、最高、最亮的月亮,只要颈椎坚强,可长达近13小时与中秋圆月相看两不厌,并在今晚23时41分领略到它的高、大、全、圆。届时,雅人可吟哦,借古人诗词浇心中块垒;俗人可饮啜,吃月饼食田螺。中国人情感基因里与月亮有关的元素——思乡、怀旧、祈福、悲秋等都要上场了。儿童念读“床前明月光”,成人世界的红尘俗事也有了凝眸的对象。月亮高悬,万家灯火,该是归于幸福之列了吧。

  不喜老套、新潮的朋友,如在网上玩惯了“偷菜”的,也可以不闲着,因为“古已有之”。民俗有此一说:未婚少女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将来可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偷偷摸摸,也是可尝试的一件雅事。惜乎城池中左邻右舍无菜,要偷菜,只有上互联网了。

   □三季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