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储备粮食不如储备耕地

2009/6/24 13:27:31 来源:新浪网

    中国近五年粮食增产,对城市居民毫无疑问是利好,可这对农民兄弟却不见得是好消息。而眼下我的担心是,政府为避免谷贱伤农,会再度推出粮食保护价。笔者赞成保护农民利益,对保护价却不敢苟同。此举虽可解燃眉之急,但绝非长久之计。可取的法门,当是调节粮食供求。说得直白些,政府与其花钱高价购粮,倒不如拿钱支持部分农民休耕。

    常言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们对粮食的消费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它的需求缺乏弹性。在供给方面,粮食生产周期比较长,市场价格再高,也无法立即做出反应。错过了农时,就只好等来年。这也是缺乏弹性的一种表现。

    把供求结合在一起,就看出农产品的特殊性:如果粮食短缺,必然是粮价暴涨,因为供给没法一下子大量增加,而需求对价格变化又不太敏感,只有粮价高涨,才能把粮食消费压下来,消除供求缺口;价格上升就对生产形成刺激,来年农民可能会增加投资,选用良种,结果带来产量上升,可一旦供给大于需求,粮价又会大幅度下跌,只有这样,才能刺激需求增加,消化掉过剩供给。这就是说,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完全靠市场调节,往往造成价格剧烈波动。

    解决手段有两个,即保护价和粮食储备。当粮食供过于求时,按保护价收购,形成国家储备,以避免粮价暴跌。反之则抛售储备,平抑粮价。这种调控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年景之间调节余缺,熨平粮价波动。但从长远来说,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粮食的供求关系。

    回到经济学的逻辑,粮价只是个市场信号,总归得由粮食供求决定。因此,政府要让粮卖好价,根本办法还是通过休耕来调减耕种面积,缓解供求矛盾。储备粮食不如储备耕地,不仅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有利土壤改良,提高土地生产率。 (王东京)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