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内啤酒加码高端市场 挑战外资啤酒霸主地位(2)

2009/6/17 9:56:1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

  国啤洋啤互打攻防战

  来自中国酿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中,中高端啤酒只有不到20%的份额。但据酒类网站just-drinks公布的报告,预计到2013年,全球高端啤酒市场总容量将达到6550万千升,比2006年提高74.7%。亚太地区将增长125%,达1350万千升,主要受中国市场的推动。这暗示着2013年我国高端啤酒的消费量将快速增加。

  但肖德润认为,在我国发展空间大的高端市场,目前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占据了大约七成的市场份额。这对于前仆后继的国内啤酒厂家来说,无疑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而且,面对国内啤酒纷纷加码高端市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这三大外资品牌也在积极攻防。

  占据高端市场50%市场份额的百威啤酒,今年1月份将所持有的青岛啤酒19.9%股权卖出后,今年3月,百威佛山三水公司便正式投产,此后又立即于5月清仓了其所持青岛啤酒剩余的7.01%的股份,近日便宣布其唐山公司将于9月竣工投产。

  业内人士认为,前几年百威虽然一直是青岛啤酒的股东之一,但两者更像是竞争对手,而非“竞争+合作”的关系。两者都在国内有着一定的高端市场地位,清仓青岛啤酒股份,是百威准备专注于靠“内功”巩固高端市场的决策之一。

  嘉士伯、朝日等外资企业也正逐步退出低端品牌,主推高档产品。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夜店、KTV场所,百威、嘉士伯、喜力之间各种各样的促销战打得如火如荼。

  “国内啤酒厂家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目前的消费结构仍是金字塔形,未来将发展为椭圆型,以中高端消费为主。”营销专家崔自三对记者说,国内啤酒与外资啤酒在高端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面对如此强势、地位稳固的竞争对手,国内啤酒想在竞争中取胜并非易事。

  专家支招

  国啤需建高端营销模式

  “消费者对品牌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国内啤酒要占领高端市场,必须以新品牌切入。”营销专家崔自三认为,如果国内啤酒切入高端市场的方式得当,或将打破高端啤酒市场上外资占主角的格局。

  崔自三举例说,华龙方便面以前一直定位在中低端,当他们想要推出高端产品时,消费者一开始也不认可,后来他们就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今麦郎,这才塑造了一个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啤酒行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要走这样的路。”

  崔自三认为,建立一个新品牌,在赋予一个新的定位之后,还需要通过多种“高端”方式培养这个新品牌。首先,在渠道的建设上,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低端渠道,而要重新锁定高端渠道。

  同时,啤酒厂家应摒弃原来的搞低价、搞折扣、搞返利的价格战营销模式,要锁定高端人群的关注点进行营销。比如,现在很多高端人群经常上网,那么网络推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现在人们关注体育、娱乐,那么也可以采用体育营销、娱乐营销的方式;另外,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大,那么可以通过 “放松”、“激情”等生活方式进行营销。

  此外,还可以借鉴外资品牌的运作模式。比如,在招商模式上,外资品牌在渠道商的招商模式上非常严格,需要在当地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还要聘请在高端啤酒市场比较熟悉的人士来操盘高端啤酒的营销。这是因为,原来做低端市场的人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

  “未来三到五年,啤酒行业的竞争态势将集中在高端啤酒。”崔自三预测,将来不仅有价格的竞争,还会上升到资本、品牌、整合方面的竞争。(严翠)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